摘取钢铁皇冠上的明珠

——记股份公司硅钢事业部取向攻关团队

2015-11-26 09:42 来源: 我的钢铁网

硅钢,因其制造技术严格,生产工艺复杂,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是一个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尤其是取向硅钢,更是被誉为现代钢铁业“皇冠上的明珠”。

股份公司硅钢事业部取向攻关团队,汇集了黎先浩、司良英、王现辉等高端人才,赵松山、贺小国、王爱星等10多位硕士及本科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肩负首钢产品转型升级重任,牢记首钢人为中国钢铁业做精做强而战的使命,以智慧汇聚力量,以激情迸发无限动力,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造了中国钢铁业生产取向硅钢的“首钢速度”。

五年,短暂。重任在肩,使命必达。首钢取向电工钢经过五年努力,通过前期研发、关键装备自主集成、制造技术开发及产品产业化,2014年取向电工钢实现了高温向低温工艺路线的全切换,实现100%高磁感生产,产品覆盖全部牌号,产品的尺寸精度、电磁性能、表面质量、涂层性能、加工性能等指标与先进企业水平一致。截至2015年8月,首钢取向电工钢产品通过了特变电工、ABB、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认证。首钢取向电工钢已在保变、西变、特变电工等国际知名变压器企业进行了110kV、220kV、500kV级别变压器的检测认证,并实现了稳定批量供货。

成绩载入史册,未来还须努力。面对钢铁业严峻形势,取向攻关团队探索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他们依然在他们所钟爱的硅钢事业上坚守、突破。近日,记者走近他们,去寻找属于他们的故事。

艰难中寻求突破

取向硅钢投资高,技术难点和壁垒大,产品开发、攻关周期长。但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首钢取向硅钢是否能批量稳定生产的诸多质疑,取向攻关团队没有退缩,为了能研发出高附加值的硅钢产品,他们在艰难中寻求突破。

“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充满欣喜和艰辛,我们就是在这一次次突破中感受欣喜,却把所有艰辛都抛在脑后。”系统工程师赵松山捧着三年前与首钢第一卷取向硅钢的合影,还在回味当时的兴奋劲儿。照片上的团队成员,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钢卷披戴上了大红花,这一经典时刻被永远的定格在首钢硅钢发展史中。

“最难的是起步阶段,我们虽然有前期科研开发的技术积累,但团队成员谁也没有生产取向硅钢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回想起取向硅钢投产初期的艰难历程,赵松山感慨颇多。2008年,正处在转型发展升级关键期的首钢,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已刻不容缓,决定在迁钢建设配套硅钢生产线,并要建设成为中国电工钢示范工厂,去摘取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克服多大的困难也要保证完成任务,没有经验就创造经验。”赵松山介绍,取向攻关团队在工程建设、生产验证、工艺认识中边建设、边考察、边学习、边摸索,2012年3月7日,成功试制出高温工艺下的第一卷表面质量、性能合格的高磁感取向硅钢,从此首钢迈进钢铁行业制造水平和能力的第一阵营。但由于高温工艺带来的是成材率低、设备维护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导致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低下。意识到这个问题,取向攻关团队开始向低温取向硅钢展开攻关。

低温工艺攻关初期,取向攻关团队形成了四套工艺方案,却因为涂层质量不稳定而延迟验证。取向攻关团队的3位博士带领大家常常盯在现场,一盯就是夜里一两点钟,还没来得及回家天已拂晓。结合涂层液及涂层机的特点,设备系统与取向攻关团队紧密联系,加班加点,大大小小经过几十次的优化改造,提高了设备与工艺的相适应性。其间,取向攻关团队王现辉博士利用多种手段深入进行机理分析,他多次在取向攻关团队“开坛讲法”,为攻克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最终彻底解决了涂层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在低温工艺小批量试生产过程中,真是‘三起三落’呀!”产品工程师贺小国谈起低温工艺试生产的经历感慨万千。2013年4月,取向攻关团队经过多次摸索,反复试验,终于有一卷表面、性能均达标的钢卷下线。看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大家欣喜若狂,连夜组织技术人员对各项工艺数据进行整理并制定技术文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成果固化。紧接着组织人员安排后续试验,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重现性试验。然而,10天后的结果一出来,大家都傻了眼——产品表面质量出现大块露晶、底层薄等缺陷,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在经历第一次“起落”之后,取向攻关团队技术人员重整旗鼓,对各项工艺参数又进行反复核对,但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为找出未掌握的工艺点,取向攻关团队对每道工序进行跟踪,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哪怕是深夜生产也要全程进行跟踪。在团队不懈努力下,成功轧制出几卷合格产品,大家兴奋不已。在压抑了2个月之后,大家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可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接下来的扩大批量试验过程中,特别是进入秋冬季节后,质量再次失控。持续得不到解决的质量缺陷让所有人眉头紧锁,团队的工作陷入僵局。再次经历“起落”,取向攻关团队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并大胆改变了战术:科研分析与现场管控同步推进,科研人员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现场试验对科研进行验证。经历试验、分析、再试验,团队对低温工艺的机理认识、现场对过程操作的管控都有了明显提高。

在经历近半年的埋头苦干之后,低温工艺终于有了起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试验量也逐步扩大,由小批量试验过渡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至此,低温取向硅钢的“三起三落”终于落下帷幕,低温取向硅钢实现了小批量生产,由此生产开始走上正轨。

改革中实现高效

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是基础,在钢材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差异化服务,成为创造企业价值、征服客户的最有效手段。在取向硅钢新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取向攻关团队坚定信心,再次朝着低温工艺的技术难关发起进攻。

“当时,我们提出了奋斗80天,决战‘3·30’的攻关目标。”赵松山说,在硅钢事业部办公室的墙柱上,至今还保留着那张“目标倒计时牌”。

为了让硅钢管理能力更高效,彻底解决工艺、技术和操作三者之间的瓶颈问题,迁钢公司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13年10月1日,硅钢部和冷轧作业部合并为硅钢事业部,建立起首钢硅钢产研销一体化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既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又减少了中间环节,使管理更顺畅、更高效。

2014年4月18日,硅钢事业部取向攻关团队成立,取向技术人员下沉到作业区,将机组管理纳入到取向攻关团队之中。就这样,科研与专业技术、现场操作三者有机结合,全新的机制便于生产组织调配,便于集中一贯管理,便于关键技术攻关,便于对客户的贴身+贴心服务,实现了制造和用户需求的有效结合、快速响应。

“记得下达整合命令那天是周五上午,取向攻关团队当天下午全部在作业区就位了。”贺小国笑着说,“临时办公室、临时办公桌,取向攻关团队在简陋的办公条件下,周末就开始了工作。渴了就在现场喝口水,饿了就回办公室泡方便面,累了就去会议室眯上一会儿,所有人都在终端产品上拧成了一股绳。”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贺小国的话。

“喂,您好,这里是取向组,您找谁?”黎先浩博士接通电话询问。

“我找司良英博士,刚刚下线的钢卷有点问题。”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

“他和王现辉博士去沈阳出差了。你别急,我马上去。”听说钢卷出现问题,黎先浩博士放下电话,迅速戴上安全帽,带着技术人员直奔现场。

新成立的取向攻关团队把管理体系压缩到极致,成为典型的扁平化管理。现场出现的问题直接在团队内部进行系统分析,沟通的瓶颈没有了,信息的截流没有了,问题的分析解决速度也大大加快。团队还组织各种交流讨论,现场给科研讲控制,科研给现场讲机理,团队内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如果出现问题,团队就组织会议,针对每个钢卷的每项工艺点逐项进行讨论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下半年,取向生产捷报频传,正品率突破70%,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在2014年底的首钢高性能取向硅钢研讨会上,低温取向硅钢的进步被与会专家一致称赞为“首钢速度”。

奉献中诠释忠诚

首钢硅钢实现“弯道超车”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研究,其成功的原因在于“产研销”一体化机制和技术质量集中一贯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取向攻关团队从技术研发到产线集成、工程建设到大生产的自主创新,更在于团队成员始终在探索中追求卓越,在奉献中诠释对企业的忠诚。

“你瞧,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咱们生产的硅钢片加工而成的500kV变压器。”贺小国指着产品手册中使用首钢硅钢片制造的几台500kV变压器说,硅钢片用于制造发电机、输电及配电变压器,将电送至千家万户,并且将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是电网建设实现节能减排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产品。今年,取向攻关团队把目标瞄准在正品率80%、更薄规格、更高磁感上。“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勇攀硅钢制造“珠峰”的取向攻关团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他们正为研发一种全新的工艺努力探索着。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团队成员每个人都没有了工作日和周末的概念。已过不惑之年的黎先浩博士家在北京,今年8岁的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就寄宿在学校,他觉得对不住女儿,但他告诉记者:“为了首钢的硅钢事业,家人能够理解我,支持我。”

去年,取向攻关团队中的7名成员先后做了爸爸、妈妈,可他们却不能多陪孩子和家人,因为他们肩负着取向硅钢研发的担子。“每天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熟睡,早晨上班时孩子还在梦乡。时间长了,孩子都快不认识我们了。”贺小国说,“我们这些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忙碌的工作节奏,充实而快乐。”

“企业正处在困难时期,我们唯有努力工作,研发出更高牌号的硅钢产品,提高首钢取向硅钢品牌知名度,为企业生存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赵松山的话,也代表了取向攻关团队所有人的心声。

自硅钢事业部“产研销”一体化机制运行后,迁钢采用“技术+营销”的模式,始终将客户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客户对售后技术服务的要求更高。为了及时做好服务工作,取向技术人员付出了很多。

一次,华南地区一家知名的变压器制造商打来电话,告知产品之前采购的300多吨取向硅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下大雪,飞机延误了六个小时,售后技术人员姚海东赶到厂家时已是凌晨3点。在现场进行对比试验时,技术人员发现,客户两条产线同时采用首钢产品,但质量问题却明显相反,一号线易于发生崩刀问题,而二号线却很少出现。原来用户两条产线分别由不同厂家建设,设备精度不同。技术人员建议操作工和设备管理人员对剪刃间隙调整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在间隙量控制方面制定一个标准。另外,还告诉对方技术人员一种在线保养剪刃的简易技术,可以加强设备保养。对方技术人员马上通过设备改造,应用了这项技术,将问题解决,并全部用完了首钢供应的钢卷。与此同时,首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高磁感、薄规格、低温工艺转换。产品升级并发到这家客户后,再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一场场南北鏖战、一次次挥汗如雨、一幕幕彻夜难眠、一路路风雨兼程……这些都会清晰地印刻在历史画卷上。肩负着首钢转型升级发展重任的取向攻关团队,信守着“忠诚负责,激情创业”的硅钢文化,以“首钢速度”跑赢了从无到有、从优到精的发展之路。绚烂的烟花过后总会还天空一片寂静,始终保持着昂扬姿态的团队成员将在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新一轮的进步、新一轮的成长、新一轮的壮大。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