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炼钢厂打造钢渣处理全球样板园区的实践

2016-06-06 10:53 来源:我的钢铁网 更多历史数据,上钢联数据

编者的话:

2016年,宝钢启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一轮规划,将按照“绿色、精品、智慧制造”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多年来,环境保护始终是钢厂最棘手的问题,而钢渣处理更是全球性的难题。以前到过宝钢股份炼钢厂钢渣处理现场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粉尘漫天、烟气笼罩、能见度低、作业环境恶劣……但如今,当你再来这里,看到的却是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景象。

昨天是“6·5”环境日,今天本版推出专版,介绍宝钢股份炼钢厂打造全球钢渣处理样板园区的实践。

这里曾是宝钢股份作业环境最差的区域之一。漫天烟尘、能见度不足10米,时常还能听到响爆声。员工在通红的钢渣旁作业,一天下来个个蓬头垢面……如今,站在同样的地方,那时的恶劣环境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现场整洁的环境,地上不见渣土,周边是郁郁葱葱花草树木。操作人员在宽敞明亮操作室里工作,不再受热辐射烘烤和响爆侵袭。

这不是梦!这是宝钢几代科技人员通过20多年努力换来的。

宝钢人的“一块心病”

“能见度极低,一眼看不到头,浮灰埋过脚踝。走在现场,不由自主地伸出胳膊挡住脸,稍一起风便睁不开眼。即使带着口罩上班,一天工作下来,鼻孔里还是沾满浮灰。”在宝钢股份炼钢厂钢渣处理区域工作了25年的中冶宝钢技术员工段青中用“不堪回首”形容当年的工作环境。

宝钢股份炼钢厂刚投产时,采用“浅盘法”和“热泼法”进行钢渣处理。当钢渣倒入水盘,瞬间产生的高温蒸汽令人畏惧,滚烫的红渣颗粒到处飞溅,当时那里工作的每个人身上都留下烫伤的疤痕。由于钢渣无法处理,只能运出去选个地方堆存起来。而运出厂的过程中,一路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在钢渣处理的问题上,全球钢厂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宝钢股份炼钢厂原厂长郑裕贻介绍道。这也成了当时宝钢人的一块心病。

持续攻关不畏艰难

宝钢人在探索,寻求改变这样的状况。1995年,宝钢派出一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专门考察一种“钢渣滚筒处理法”实验室技术。

1998年10月,通过宝钢中央研究院、炼钢厂等组成的科研团队的潜心研发,第一台具有宝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单腔”滚筒法处理装置走出实验室,在宝钢股份二炼钢率先“工业化”应用。

滚筒法处理工艺推进并不顺利,困难一个接着一个,甚至有专家还提出否定意见。但宝钢攻关团队始终没有放弃,他们任劳任怨,再大的难不怕,再大的苦能吃,作为第一代钢渣处理研发人员,年近80岁的曹志栋,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炼钢厂钢渣项目团队负责人王有龙至今印象深刻。当年,为了能够更好地找出设备喷淋的问题,冬天零下几度的环境下,他和同事爬进设备里观察喷淋,结果浑身被水浇透。但喷淋关键问题得到解决,滚筒渣处理装置得到很好应用,心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由于当初技术还不成熟,无论是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还是现场环境等方面都有待改进。为此,项目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并持之以恒优化推进。研发团队对二炼钢滚筒渣处理技术进行改进,之后又在电炉实施。2005年,炼钢厂和研究院、宝钢工程等单位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在一炼钢成功上马了3台渣处理装置。

炼好钢同样要营造优美环境

如果说滚筒渣处理装置为炼钢钢渣处理区域环境改善创造了必要条件,那么真正让该区域发生质的变化是在2014年之后。

随着宝钢环境经营理念形成和不断深入,2014年初,宝钢股份炼钢厂提出了“打造全球样板炼钢厂”的目标,把绿色炼钢提高到一个钢企与城市共生共荣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能炼好钢,我们同样能营造优美的作业环境,恶劣环境不是宝钢炼钢厂的特征。”郑裕贻说。

当年,炼钢厂从自身冶炼设备上下苦功,从内在的到外在的工作进行全面改进。改善冶炼工艺,对OG系统实施改造,控制源头排放。同时,加强废气除尘,污水处理。在一炼钢改扩建时,将厂房各个角落清理了一遍,使整个厂区面貌焕然一新。一炼钢改造后,有关方面对排放进行检测,单位排放仅为30毫克,远远低于上海市100毫克的排放标准。

书写“环境经营”大文章

“在环保上,宝钢真的舍得花钱!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宝钢股份对炼钢钢渣区域改造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有更大投入。一炼钢、二炼钢,前后20年,宝钢投入了4亿多元人民币。”宝钢股份炼钢厂党委书记孔祥宏这样说道。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钢渣综合利用已形成一个产业。宝钢开发的由钢渣制成的沥青混凝土、空心隔板等多种产品,已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上海迪士尼乐园、城市道路等多处。

过去这里只能种植能吸附毒气和灰尘的夹竹桃。如今,排放控制了,烟尘少了,各种树木种植都能成活。王有龙指着眼前一片绿地对记者说。这里14000平方米的绿化地上种植了朴树、樱花树、银杏、槐树等30多种,形成一个优美绿化景观。

“过去,我把工作现场拍的照片寄回家,家人说,这地方能工作吗?担心我的健康。现在,我再次把在工作现场拍的照片寄回家,家人问,你是不是换工作了?你在花园工作吗?”在渣处理现场工作了近20年的中冶宝钢技术员工汪爱国激动地说。

说起现在的宝钢钢渣处理区域的环境,王有龙很是骄傲:“20多年前去日本交流学习时,乘坐小火车俯瞰日本钢铁厂,花园般景象让我羡慕。而如今,我们的钢渣处理区域改造完成后,国内鞍钢、首钢、马钢、台湾中钢,国外韩国浦项的同仁纷纷前来参观交流,他们对炼钢厂钢渣处理区域环境惊叹不止。可以说,我们这里是全球钢厂钢渣处理现场环境最好的一个,一个钢渣处理全球样板园区雏形在这里形成。”(记者俞雪艳罗耀华)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炼钢厂

退休技术人员曹志栋

震惊!20年后,当我再次走进一炼钢钢渣处理区域时,这便是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干净的路面、毫无烟尘的现场、烟囱里吐出雪白的烟气……看着眼前的一切,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作为宝钢第一代钢渣处理设备研发人员,宝钢的钢渣处理一直是我心中放不下的事。即使退休了,我还是忍不住关心、询问,请同事给我传送现场的照片、视频。

“85·9”投产初期,宝钢的钢渣处理用的是“浅盘法”“热泼法”,就当时的技术发展而言,已是最先进的处理方法。但尽管如此,污染还是十分严重,钢渣堆积成山,只得依靠工程车一车一车运走,在作业现场即使带了防护眼镜,眼睛还是睁不开,爆炸等危险事件也是屡有发生,很少有工人愿意留在这里工作。

宝钢立志要改变这样的现状,1995年,钢渣处理科研小组成立,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研、实验,我们决定使用滚筒处理钢渣。当时,国内一些专家并不看好我们。但我们一定要试一试,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

即使退休了,我还想继续见证这里的变化。2014年、2015年,按捺不住好奇的心,我两次回到了一炼钢钢渣处理现场,看看这让我熟悉又陌生的“战场”。

2014年11月8日一炼钢渣处理5台滚筒全部建成投产,上了除尘设备,可以全渣量滚筒处理包括罐底渣都能处理。排放每立方蒸汽含尘量为30毫克左右,远低于国家标准。11月20日,当我走进一炼钢,就感觉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原本让人“睁不开眼”“看不到脸”的现场变了。对于钢渣处理而言,初始滚筒的作用只是实现破碎钢渣分离,并没有真正实现“渣不落地”。而如今的现场,料仓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处理好的钢渣通过密封的输送带进料仓,处理过程中钢渣不落地,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看到这些我着实感到惊喜。

去年,我又一次来到一炼钢,没想到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一年过去了,这里更干净、更美了。地上不再有为了除尘而喷洒的水渍,厂区周围还种上了景观树。如今的钢渣处理,不但有过硬的技术,还配有一流的现场管理。滚筒将钢渣分离的同时,也提高了钢渣的利用率,就连处理过后的污泥也变成了抢手货。钢渣处理后续的回收利用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你看,现在的钢渣处理现场蓝天白云,真的不一样了。”拿着两张照片,同样的话我已经说了一遍又一遍。作为宝钢第一代钢渣研究人员,这个“毛病”我改不掉,也不想改。激动、自豪的心情满满溢出,对于宝钢的钢渣处理,我真要竖起大拇指。(记者俞雪艳整理)

宝钢滚筒法钢渣处理工艺成长记

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永力

1998年5月,世界上第一台滚筒法处理液态钢渣的工业化装置在宝钢二炼钢渣处理间建成投产,一项即将影响和改变钢渣处理行业的新工艺由此诞生,不仅流程短、处理过程清洁环保,而且尾渣和渣钢的分离更彻底,资源化程度更高。

1999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宝钢研究院携手炼钢厂和宝钢工程技术公司针对首台装置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开展了“新型钢渣处理装置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使装置的连续处理能力从投产初期的日均8炉提高到16炉以上,滚筒装置处理1炉钢渣的平均费用从2000年的5546元下降到2002年的670.9元。

2005年,宝钢研发团队历时三年,研发出了渣处理装置排放尾气喷雾净化技术。至此,宝钢的滚筒法钢渣处理工艺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三位一体”、渣不落地化运行,滚筒装置的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2006年,电炉滚筒试验装置在宝钢二落锤建成投产,滚筒装置的处理对象首次从转炉钢渣扩展到电炉钢渣。该装置不仅进渣顺畅,处理工艺顺行可靠,而且处理后尾渣颗粒细小均匀,性能稳定,可直接资源化利用,投产之后一直正常运行,单台试验装置就可处理宝钢电炉钢渣量的50-60%。2009年落锤车间第2台倾斜滚筒装置投产,电炉钢渣的滚筒处理率超过了80%。

2009年以来,第四代滚筒技术日渐成熟,宝钢股份经过渣处理改造、提升,一、二炼钢渣处理间全面配制最新型号滚筒装置,“三位一体”、渣不落地、钢渣经滚筒处理率稳定在90%以上,尾气每立方米含尘量控制在50毫克以下。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宝钢的滚筒法钢渣处理工艺已经从呱呱坠地的婴儿走过懵懂的少年,成长为身体强大、活力四射的青壮年。随着罐底渣处理滚筒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铁水渣在线处理移动式滚筒技术的投入运行,宝钢将实现转/电炉钢渣的全量化滚筒处理及不锈钢渣、铁水渣和铸余渣的高效环保化、资源化处理。

渣场变成可以“喝咖啡”的场所

炼钢厂协力管理组组长王有龙

真是做梦都不会想到。当年昏天黑地,脏乱不堪,谁都想赶紧离开的钢渣处理工场,如今变成了可以“喝咖啡”的优美场所。

宝钢股份炼钢厂“85·9”投产后,炼钢厂转炉钢渣处理工艺采用了一些引进工艺进行处理。这些技术的投用虽然对现场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但依然存在现场扬尘大、占用场地大、渣铁分离效果差以及安全性不高和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

1998年,宝钢科研技术人员通过对多种引进技术消化和提炼优化,形成宝钢自主知识产权的“滚筒法渣处理技术”,并于当年10月制造出第一台“工业化”运行的“单腔”滚筒法处理装置。随着转炉“溅渣护炉”技术推广使用,2002年宝钢滚筒渣处理技术团队相继研发了“双腔”“导流盘”进渣卧式单腔和“小倾斜”单腔滚筒渣处理装置。

当时对滚筒渣处理技术的认知认识尚处在初级阶段,面临故障多、处理率低、安全性差和环保改善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以炼钢厂王有龙为主的虚拟攻关团队没有停滞不前,他们一边逐项改善以维持生产,一边试验、研究新的技术,同时比较三种滚筒处理形式的优劣。在2009年初投入电炉渣处理新上2号滚筒项目中试验新的滚筒处理技术,即二点喷淋、单腔大倾角安装、旋转进料、增加球层厚度、钢渣扒渣装置、共用烟囱喷淋除尘。从此,滚筒法渣处理技术得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奠定了滚筒渣处理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之后,宝钢炼钢厂以电炉2号滚筒为范本,于2010-2012年分二期对二炼钢渣处理进行改造,于2013年-2014年分二期对一炼钢渣处理进行改造。这四期的改造围绕滚筒处理技术不断持续优化完善、淘汰落后工艺和不成熟处理装备,同步开发应用了“渣不落地”、浊水五级沉淀循环利用、渣罐倾翻装置、动力湿式除尘、滚筒集中操作等新技术,形成单个滚筒年处理能力19万吨、滚筒处理率95%的清洁处理规模,最终在2014年底把一炼钢渣处理打造成“全球样板渣处理工场”,是一个可以“喝咖啡”的钢渣处理场所。



[查数据、做研究,上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