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铸管:在调整创新中走向世界

2002-01-10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作者:mysteel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区,前身为生产规模不足10万吨钢的小厂,生产螺纹钢、圆钢等大路货。“八五”期间,他们毅然决定生产离心球墨铸铁管,取得显著效益。2000年,公司资产达49.2亿元,销售收入2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4亿元,实现利润4.18亿元,出口创汇4260万美元。钢铁与铸管的产值比已调整到1∶0.76,铸管产品已成为公司新的经济支柱。
    成功的产品结构调整,使新兴铸管的综合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得以跻身世界铸管三强。2001年9月26日,公司50万吨铸管扩产改造工程竣工,标志其铸管生产规模国际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二位。
    
    钢铁“热”中“冷”调整
    1988年,新兴铸管的前身2672工厂刚刚自行完成了30万吨钢生产能力的改造,正好赶上中国钢铁市场第一次升温。在滚滚热潮中,时任厂长的范英俊却在冷静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钢铁巨人的包围之中,企业必须另辟蹊径,主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的新产品。
    经过3年时间的市场调研,他们把目光聚焦于离心球墨铸管这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离心球墨铸管具有铁的本质、钢的性能,其价格是钢材的2至3倍,在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于输水、输气领域,是传统灰铁铸管的替代品。当时国内重点工程也有需求,但基本依赖进口。生产离心球墨铸管,工程建设周期短,投资只是钢铁项目的40%至60%,能耗也比钢铁小,而且企业原有的钢铁生产工艺、厂房、设备、能源、管理、技术、职工队伍等资源都可以支持铸管的发展,日本久保田、法国莫松桥这两大世界铸管巨头的成功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但是,生产离心球墨铸管又得冒很大的风险。国外企业封锁技术,资金投入得上亿元,而且国家有关部门已得出我国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结论,国内先期上马生产球墨铸管的几家企业此时也已陷入困境。
    在钢铁热中放弃唾手可得的丰厚利润,去开发风险极大的球墨铸管,一旦失败,20年艰苦创业的企业家底将荡然无存。对此,90%的干部职工不解、怀疑、观望。以范英俊为首的公司决策层充分分析结构调整的困难和风险,确定了依托钢铁发展铸管、钢铁依靠铸管生存的发展战略,同时在实践中统一大家的思想。
    
    攻占技术制高点
    范英俊和同事们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几家企业上马球墨铸管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然而,掌握核心技术谈何容易!他们向国外公司投石问路:日本人说,想购买铸管设备,你们不具备谈判资格;意大利人说,只卖管子,不卖设备;德国人说,先拿5000万美金,再谈别的;法国人说,必须合作成立股份公司并且控股70%;美国人说,10年内你们的产品不许对外销售……
    怎么办?新兴人没有被难倒,他们提出:以技术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培养人才先行。很快,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机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一些国内铸造界的资深专家被请到了公司。公司还想方设法把一批技术骨干送到国外去学习,把更多的生产骨干和技术人员送到国内先期引进设备的企业培训。
    1992年,公司在整体引进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改变策略,分头从几个国家引进了离心机、工频炉等关键设备,然后集中所有的技术尖子进行技术攻关。1993年4月,新兴公司第一条水冷型铸管生产线投产。一年之后,公司自行设计、制造的水冷离心机诞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6年,公司在石家庄又建成了一条DN1200―1600大口径树脂砂热模法离心铸管生产线。
    1998年,新兴铸管又向世界特大口径铸管生产技术高峰发起了新的冲锋。经过2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技术人员按照原定的技术方案,将一套口径2米、长6米的树脂砂热模工艺离心铸管机图纸送给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英俊审定,得到的答复是:推倒重来!原来,范英俊刚刚得到最新消息,法国莫松桥的大口径铸管长度已经达到8米,新兴铸管要开发的必须是世界上口径最大、长度最长的铸管,而且要采用最先进的涂料法工艺!在范英俊的主持下,又经过3个多月的再攻关,新兴铸管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离心机,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1999年1月,公司生产出第一支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DN2000×8000特大口径铸管。
    仅仅用了5年时间,新兴铸管人不但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铸管工艺技术,实现了全部装备的国产化,而且依靠不断创新,在铸管生产的众多领域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造就了一批以范英俊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的铸管专家。
    
    开拓市场无止境
    1993年,新兴公司铸管第一期工程即将投产,但国内很多用户对球墨铸管还缺乏认识。如果产品没有市场,投产之日就是被迫停产之时!这时,一次大的机遇来了。青岛钢管公司与外商签订了第一份球墨铸管出口合同,找到国内先期投产的两家铸管厂和即将投产的新兴铸管。范英俊果断决策,冒着可能赔款上千万元的风险接下这份合同,先打国际市场!
    然而没过多久,其中一家工厂因为设备屡出故障退出生产,青岛钢管公司万般无奈,准备赔款认罚。范英俊等得知消息后,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主动承担了整个合同76%的任务,并如期交货。新兴铸管调整结构后的首批产品就这样首先进入了中东和东南亚12个国家和地区的铸管市场,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的出口创汇。
    不久,国内又有几家企业斥巨资涉足离心球墨铸管,市场竞争开始升温。是力保利润,还是开拓市场?范英俊认为,从长远看市场份额比眼前利润重要得多,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开拓市场,借助市场压力降低成本。先要市场,后要利润!结果,新兴铸管在发展初期虽然亏损了3000多万元,但是铸管销量成倍上升,两年内超过了10万吨,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1997年,公司铸管盈利3100万元,1999年盈利9600万元,2000年盈利超过了1.2亿元。
    近几年,新兴铸管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形成以铸管为主、多种产品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使企业拥有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后劲。公司紧密跟踪管道市场尖端技术发展趋势,继续开发管道领域的新产品。复合管管材的开发已经起步,铝塑复合管也投入生产,借鉴铝塑复合管工艺思路开发的钢塑复合管即将投放市场,前景看好。高压油气复合管材等新管材的开发正在前期准备。在倾力发展铸管产业的同时,他们在钢铁生产中利用国际先进的控温轧制技术,从一般螺纹钢发展到高强度螺纹钢,目前这一技术已开发成功,达到了国际标准。
    《人民日报》 (2002年01月10日第一版)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