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

2005-04-05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2004年,我国年产钢27245.63万吨,同比增幅23%,占世界年钢产量的26%,继续保持世界年产钢第一大国地位,无人能撼。2004年,我国及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成为国际钢联一员。2004年,对我国钢铁行业真是喜事多多。但是,有喜也有忧,2004年,也是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继续下降的一年。研究钢铁工业集中度,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提高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是我钢铁工业提高发展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钢铁行业中工作者的责任。
    一、为什么要研究提高钢铁工业的集中度
    产业盈利的能力不是由产品的外观或该产品所包含的技术高低来决定,而是由产业竞争结构所决定的。企业所处的产业及其竞争结构是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tter)提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新竞争者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见如图1。
    这些力量决定了竞争的程度,从而决定了产业的盈利能力,其原因是它们影响了产业内的价格、成本和企业所需要的投资,影响了投资收益率的各种要素。其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威胁影响着企业产品索价;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了原材料和其它投入的成本。我们研究提高钢铁工业的集中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抵御或影响钢铁产品的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使钢铁行业在上下游的产业链中处于较佳位置,不断稳定、可持速发展。
    二、2004年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的现状
    1、建国以来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是在持速下降
    本人曾按产业组织学中考察市场的结构的方式考察行业的结构,利用市场结构度量指标中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的概念,对我国1992年到2003年钢铁工业集中度进行了计算和研究(见《试论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继这之后,本人又对新中国建国以来即1949年至2004年钢铁工业集中度(CR5、CR10)进行了计算。我国建国以来钢铁工业集中度(CR5、CR10)变化是持速下降。1958年大跃进,全国大炼钢铁使钢铁工业集中度快速下降,在后来的调整期有所回升,但总体是在下降。主要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料的购进、产品的卖出都是国家决定的,没有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威胁影响着企业的产品索价问题;也没有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决定了原材料和其它投入的成本问题。钢铁工业集中度没有引起我国领导人、钢铁行业领导人、钢铁企业领导人的重视。所以,随时间变化、钢铁工业的发展而持速下降。到2004年CR5为21,CR10为35,下降速度有加快趋势。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钢铁工业集中度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钢铁企业领导人,深感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的重要性。
    2、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下降速度有加快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形势非常喜人,其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国钢铁钢材,不仅仅在数量上发展很快(2004年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26%),在产品质量上、产品结构上,都向好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2000年由于宝钢与上海市各钢厂合并,使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下降趋势有所缓解。但是自此之后,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下降速度有加快趋势。为此本人同时计算了近几年来钢铁钢材的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l Index,简写为HI),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钢的HI值,由1992年的517下降到1999年的350后,上升到2000年的456后,继续下降到2004年的279;铁的HI值,由1992年569下降到1999年425后,上升到2000年的470后,继续下降到2004年282;钢材的HI值,由1992年509下降到1999年351后,上升到2000年的449后,继续下降到2004年302;
    3、我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CR20和CR50变化比较
    2004年,我国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43家,合计年产钢20093.04万吨,占全国年产量73.75%;我国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有15家,合计年产钢12275.04万吨,占全国年产量45.05%。自鞍钢1956年年产钢量超过200万吨以上后,其记录保持到1978年开始为2家,1983年3家,1986年4家,此后逐步快速发展到2004年43家。自鞍钢1970年年产钢量超500万吨以上后,其他记录保持到1992年开始为3家,1993年4家,2002年9家,2002年13家,2002年15家。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合计年产钢量占全国年产量比率自1978年开始,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合计年产钢量占全国年产量比率自1992年开始,基本是呈现快速上升幅度,见图4、图5。
    但是,这种情况不能说明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因为其占全国年产钢量比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其产钢企业家数增长幅度更快。我国15家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2004年平均每家年产钢818.34万吨,占全国年产量3.00%;我国43家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2004年平均每家年产钢467.28万吨,占全国年产量1.72%;不管是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还是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其平均每家年产钢量占全国年产量比率是很低的,且是逐年快速下降;其平均年产钢量近几年来也并不是持速上升,而企业家数确实是在持速上升。
    为了进一步说明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问题,考虑到我国年产钢量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已经有15家,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已经有43家,本人增加计算了1985年以来,以年钢产量为对象的GR20、CR50,并与CR3、CR5、CR8、CR10进行比较,见图8。从图中可以看出CR3、CR5、CR8、CR10、CR20的图形变化基本相似;除2000年外,自1985年以来都是一路下降。而CR50有所不同,自1993年到2000年CR50由77上升到90,自2000年后也是一路下降。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CR50都在下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三、我国钢铁行业相关行业集中度的状况
    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不占优势。我国2004年进口铁矿超过2亿吨,而世界铁矿石产量的70%掌握在三大集团公司手中。很多钢材用户行业的集中度也都大大高于钢铁行业。
    1、汽车工业的集中度高,中国汽车产业在重组、购并中提高了生产集中度。从2001年到2002年,全国年产20万辆以上的4家汽车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由57.76%提高到58.45%,市场占有率也由57.2%上升到58.54%。2002年10月中国汽车生产集中度,货车重CR5为97,货车中型CR2为81,货车轻型CR5为66,货车微型CR5为98,客车大型CR5为69,客车中型CR5为77,客车轻型CR5为59,客车微型CR5为94,轿车集团CR5为95。2003年十大轿车厂家产量占全国轿车产量的78.8%,销量占国产汽车销量的80.5%。2004年,一汽、上汽、长安、北汽、东风等五家企业全年累计销售汽车348.9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8.82%。有关权威人士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和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中国国内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将加快,生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2、中国叉车行业集中度提高很快。就本土企业而言,统计数据显示,前3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由1994年的41.2%提高到了2003年的86.1%,前5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由1994年57.5%提高到了2003年的91.8%。
    3、我国家电业经过多次民营化重组,万家乐、美的、科龙都在2001年完成了转制,先是美的完成了管理层MBO,再是万家乐被广州汇顺收购,接着格林柯尔入主科龙。2002年5月,TCL引入多家外资股东,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格林柯尔接手美菱,TCL兼并乐华;2004年,格林柯尔再吃进威力,美的先后将荣事达、美泰克和华凌揽入怀中;“新贵”南京斯威特二次出手,在2003年购进小天鹅、2004年又买下小鸭洗衣机。所以集中度较高,在微波炉、电饭煲、吸尘器、饮水机等小家电行业中,往往四五个品牌就占到整个市场销售额的75%-85%。在众多大家电卖场,微波炉销售量的80%由格兰仕、海尔、LG、美的霸占,而苏泊尔、美的则占了电饭煲销售量的百分之七十多。我国彩电国内市场上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2003年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海尔六大名牌企业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已高达72%,中国空调品牌2004年市场前四名的集中度高达51.9%。
    4、照相机行业集中度较高,年产量超过100万架的有14个企业,占全国产量比重高达81%。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我国照相机产量突破了5500万架,数码相机(包括摄像头)出口量突破4000万架,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照相机生产大国。
    5、在我国1600多家具有对外承包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中,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体。2003年,我国内地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全球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47家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总额的60%,其中前10家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总额比重近40%。6、我国手机产业地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天津9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9家企业为主体的南方基地、以长江三角洲地区6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华东基地等三大手机生产基地。三大基地2002年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40.7%、27.8%、25.6%,生产总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4.1%。
    三、国外相关行业集中度的状况
    1、国外汽车工业尤其是整车工业的集中度很高。如美国的整车生产集中于3家汽车公司,其他大多数国家整车工业的CR4达到了80%以上,CR8则几乎都达到100%。而汽车工业的集中度高,主要是由于汽车企业之间在的购并和联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2、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目前,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不再是大公司兼并小公司,已经发展到大公司之间的联手合作。例如菲亚特、凯斯、神钢公司之间合作,建立联手销售及产品开发平台。但总体格局并没有打破,世界工程机械市场仍然操纵在卡特彼勒、约翰迪尔
    凯斯、英格索兰、沃尔沃、利勃海尔、小松、日立等十大跨国公司手里,销售额占据全球市场的近75%,全球工程机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3、1999年日本部分行业生产集中度:
    钢铁行业CR3为57,CR4为68,CR5为75,CR8为86,CR10为90;
    移动电话行业CR3为56,CR4为66,CR5为75,CR8为90,CR10为97;
    轿车行业CR3为72,CR4为82,CR5为90,CR8为99,CR10为100;
    电气业CR3为57,CR4为65,CR5为73,CR8为86,CR10为92;
    数码相机行业CR3为77,CR4为85,CR5为91,CR8为98,CR10为99;
    根据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调查,日本制造业行业前3位企业平均集中度超60%。
    五、结语
    1、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CR5由87下降到35,下降了5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了1个多百分点;CR10由94下降到49,下降了4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了1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04年的4年间,CR5由35下降到21,下降了1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了3个多百分点;CR10由49下降到35,下降了14个百分点,年均也是下降了3个多百分点。且从2000年到2004年的4年间,CR20由66下降到52,下降了1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了3个多百分点;尤其是CR50由90下降到78,下降了1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是应引起我国各级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的。
    2、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产业组织结构是以大企业为核心,以承包合同和中间贸易为纽带、联结广大中小企业的高度集中结构。大企业将所需零部件以合同方式分包给零部生产商,中心企业和周边企业以承包合同为基础形成长期相对稳定关系。分包合同和高度集中结构形成排他性贸易关系。在开放条件下,排他性贸易关系不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同时对外国产品和企业形成无形壁垒,起到进口调控作用。我国制造业集中度低,过于分散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导致对内抬价抢购,对外低价竞销的根本原因。在我国钢铁工业走向世界的今天,应借鉴日本在开放条件下有关产业组织经验。
    3、我国钢铁工业进入市场经济后,往往是大喊产业结构调整,结果造成“产品结构同化”。当钢筋赚钱时,到处上钢筋生产线,甚至出现废钢轨轧钢筋、地条钢轧钢筋;当高速线材走俏时,到处上高速线材生产线;当板材利润高时,就又是到处上板材生产线;现在冷轧(镀、涂)钢板效益好时,又是到处上冷轧(镀、涂)钢板生产线。对于同一类产品各地区都有若干个企业纷纷引进技术相同的生产线。这对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有好处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人人皆知,但都束手无策,无法解决?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低,国有钢铁企业占主体。国有钢铁企业老板只对企业近期负责,无力考虑钢铁行业的长远利益。研究钢铁行业长远利益的人们(包括国有钢铁企业老板们),不能代表国有钢铁企业出资人、不能进行各企业间的人财物调整;不能握紧拳头进行真正的行业产品结构、地区布局调整。所以,许多年以来,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都在呼吁推动钢铁行业重组与整合,提高钢铁工业集中度,但效果都不是很佳。当然,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2004年钢铁行业一系列钢铁企业间的重组、联合,也这是钢铁企业间重组、联合高潮到来的序曲。也许在几年内钢铁行业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局面,促进钢铁工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钢铁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