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50周年系列报道之一 踏平坎坷成大道

——杭钢生产发展的回顾与解读

2007-04-02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1956年,为了解决浙江省经济发展中钢、铁供应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省委决定新建一个以服务地方为主的钢铁厂。1957年4月,工程在半山脚下正式开工。弹指一挥间,杭钢已经度过了182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18200多个日子里,杭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并举,如今已经成为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浙江省主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为全省经济的振兴和腾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谱写了辉煌的史篇。
     回首当年,创业是艰苦的。建厂初期,半山一带交通十分不便,除了一条狭窄的古运河支流通往拱宸桥之外,只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石子路与石桥相通。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更没有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艰苦自不必说,但老一辈杭钢人不缺的是创业的勇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1957年7月29日,炼铁车间82立方米一号高炉、热风炉等基建工程开始建设。1958年2月26日,炼铁车间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1958年5月17日,炼钢车间一号炉炼出了第一炉钢水,从此,浙江不能用近代技术炼钢的历史宣告结束……
     然而,杭钢的发展道路一波三折。从1957年建厂到现在的50年间,杭钢的发展经历了艰苦创业、大办钢铁、调整恢复、十年动乱、治理整顿、振兴发展和做强做精等阶段,企业在曲折中徘徊,在徘徊中艰难地前进。今天的杭钢,正朝着做强做优做大的战略目标,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大踏步前进。
     1957年4月2日杭钢破土动工。老一辈杭钢人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开始在古运河边建设钢铁厂。为运输施工所需的大量物资,创业者首先动手疏浚古运河支流,使原来只能通行小船的运河支流,变成了可以航行50吨至70吨驳船的宽敞河道。施工紧张时刻,当时的副省长吴宪亲自带领省级机关干部参加挖河劳动。
     大办钢铁期间杭钢基建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项目不断增加,职工人数直线上升,大批从部队复员、转业、农村抽调的人员及杭州市闲散劳动力源源进厂。到1960年底止,全厂职工已达25937人,该年产铁82185吨、钢80708吨。
     从1961年9月开始,杭钢根据省委指示,调整生产规模,压缩了一批基建项目,并开始精简职工,1963年底,杭钢职工人数共为3370人。1964年,杭钢实现了建厂以来的第一次盈利,当年获得了利润287万元,1965年利润又增加到675万元。1966年,铁产量达到81519吨,钢91305吨,利润增加到1383万元。
     但是,“文化大革命”将刚刚复苏的杭钢,又卷入了新的漩涡。在此期间,尽管杭钢广大职工顶住压力,坚持生产,8平方米球团竖炉和两座255立方米高炉相继投产,但企业仍受到了动乱的严重冲击。有资料显示,在1974年至1976年三年间,杭钢总共只生产了130132吨钢,亏损达3959万元。
     粉碎“四人帮”以后,杭钢职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生产建设,积极治理“文革”所造成的严重创伤。1978年,杭钢紧紧抓住炼铁、炼钢、轧钢三个主要关键,大搞挖潜、革新、改造、配套,使杭钢由连年亏损转向大幅度赢利。这一年,创造利润1930万元,取得了杭钢建厂以来的最好成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杭钢及时把工作的重点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企业逐步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的前提下,杭钢人以辛勤的汗水和无穷的智慧,立足于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企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杭钢生产生铁25万、钢20万吨、材19万吨,固定资产为15968万元,净资产为11494万元。2006年,杭钢生产铁231万吨、钢331万吨、材342万吨,总资产已达290.7亿元,净资产为72.7亿元。
     从2004年开始,杭钢已连续3年进入全国最大企业百强行列,从单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发展成为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科研设计、环境保护、高等职业教育、黄金开采冶炼等多元产业并举并强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了半山钢铁基地、宁波钢铁基地、非钢产业“三足鼎立”的良好发展格局。
     踏平坎坷成大道,挥洒豪情谱新篇。改革开发以后,杭钢人把传统的创业精神与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在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掌握了主动,实现了重大跨越。
     1978年之前,杭钢的主要设备基本上属于50年代的水平,装备陈旧落后,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实物质量不稳定,物料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问题严重。为适应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从“八五”开始,杭钢量力而行推进技术进步,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走“投入少、见效快、产出多”的内涵挖潜发展之路,有计划地对中轧、热带、高炉和转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之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按照“高、精、尖”的要求,通过控股、委托加工等形式,有效掌控了小型连轧、80吨超高功率电炉、高速线材、紫金棒材四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实现了技术装备水平的飞跃。1978年,杭钢人均产钢不到20吨;2006年,杭钢主业的人均产钢超过了300吨。
     “七五”期间,杭钢瞄准“二五二六”目标,通过不断挖潜、配套、改造、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使综合生产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装备水平逐步得到改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
     “八五”期间,杭钢冲破固有的框框,既重视质的提高,也追求量的扩容,粗钢产量从“七五”期间年均37.5万吨上升到“八五”期间年均75.1万吨。
     “九五”期间,杭钢铁、钢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小连轧、80吨超高功率电炉的先后建成投产,为杭钢生产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杭钢的钢与非钢齐头并进,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先后突破百亿、两百亿大关,铁钢产量突破200万吨,成为浙江省优特钢生产基地。
     杭钢通过技术改造,建立二次能源综合利用体系,不断加强余热、余压和高炉、转炉、焦炉煤气等二次清洁能源的回收和利用,使煤气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燃料用煤量不断下降。2002年,杭钢率先在中轧厂使用蓄热式加热炉技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目前,杭钢所有的轧钢厂已全部使用了该技术。2003年,杭钢在国内中小型高炉上首先成功采用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 TRT ),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杭钢的3座高炉全部用上TRT技术,仅2006年,杭钢的自发电量就接近6亿千瓦时,自给率超过35.5%,减少电费支出3个亿。同时,杭钢在电炉大力推广炉壁烧嘴节能技术,使得冶炼电耗平均降低26kwh/t。杭钢在3座高炉实施煤气干法除尘节能环保技术,每年减少工业用水1200多万吨。此外,杭钢每年还回收含铁尘泥11万多吨,并全部有效合理利用。为解决钢渣处理利用这一难题,杭钢与美国海穆公司合作,实现固废物的专业化治理,使得生产过程产生的钢渣全部得到综合利用。通过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的推广,杭钢的能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2006年,杭钢的17个耗能工序,有11项达到特等节能工序水平,与1978年相比,吨钢综合能耗从2245kgce/t降到511.7kgce/t ,吨钢可比能耗从1546kgce/t降到565.3kgce/t。由于节能降耗工作成绩突出,杭钢多次被授予“全国节能先进企业”、“中国工业生产能源节约先进企业”等荣誉。
     根据浙江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和齿轮、轴承等机械加工市场发达的实际,杭钢果断压缩螺纹钢等建筑用普碳钢的产量,积极开发生产优碳钢。通过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产品,提高附加值,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2006年为例,杭钢开发试生产了58项50多万吨的新产品,其中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HG20双金属锯条用带钢等,新产品产值16.2亿元。目前,杭钢的工业用钢已占到钢材销量的近九成,杭钢新近开发的易切削钢12L14、SWRCH22盘条、BS75R重轨、SWRCH35K盘条等新产品,在市场中逐渐确定竞争优势和稳定的用户群。杭钢的产品不仅在全国十大标准件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的还打入高端市场。由杭钢冷镦钢生产的紧固件已成功运用于“神舟”五号飞船。杭钢的优碳合结中小型圆钢、HG5、焊管钢带等10多个产品获国家冶金实物质量金杯奖;杭钢生产的“古剑”牌优碳合结热轧圆钢,被全国质量协会和全国用户委员会评为“2006年度全国用户满意产品”。
     作为一家1957年建厂的老企业,杭钢也曾经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形象差等问题。“九五”以来,杭钢投入20多亿元,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引进先进环保设备和技术,对环保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使杭钢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十五”以来,杭钢重点加大对无组织排放和二次烟尘的治理,先后完成了高炉出铁场的烟气治理、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焦炉推焦加煤除尘、球团烟气脱硫、焦化废水治理改造、转炉二次烟气治理、转炉混铁炉除尘等污染项目的技术改造和治理,使杭钢的各项环保指标在全国同类型钢铁企业中名列前茅,达到清洁工厂标准,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2006年与1978年相比,废水排放合格率由10.3%提高到100%,废气排放合格率由3.5%提高到95%以上,废水循环率由14.2%提高到93.5%。2000年,杭钢按照“一年初步改变面貌、两年基本改变面貌、三年彻底改变面貌”的标准,坚持拆违、扩绿、护绿三管齐下,对杭钢厂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环境整治,较好地改善了生产现场的环境面貌。2002年底,杭钢隆重推出“绿色杭钢工业游”,该项目自推出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截至去年底,已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4万多人次。由于对环保工作的重视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杭钢多次被国家、冶金行业、省评为绿化先进单位。2006年,杭钢还作为环保典型受到省市表彰,成为杭州市环境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杭钢根据“跳出杭州,发展杭钢”的战略布局,相对控股了宁钢。目前,宁波钢铁基地按照“吨钢投资最省、占地面积最小、工艺布局最紧凑、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环保水平国内最好、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标准和要求,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推动杭钢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
     杭钢地处杭州市区,北有宝钢,西有马钢,加上乡镇钢铁企业的重重包围,没有任何地理和资源优势可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强势媒体都曾把焦点对准杭钢,试图寻找这家没有多少自然优势的国有企业,是如何取得长期较高经济效益的经营秘诀。他们在报道中无不透露出一个观点:杭钢的成功经验在于,一直以来,始终立足市场,着眼创新,不遗余力地谋求新发展。
     集团公司董事长童云芳有句话:做好企业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要想干,二是要肯干,三是要会干。
     杭钢50年的发展史,也正印证了这句话。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