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宝钢一个江苏民企创新传奇

2007-06-29 08:44 来源: 我的钢铁

在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史上,无疑会永久地记录下这一时刻。

2007年6月28日,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宜兴。宝钢集团与江苏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宝银特殊钢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和核电蒸发器用Inconel690U型管项目奠基仪式。

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巨无霸”的宝钢集团首次与江苏民营企业牵手,双方投资7.9亿元。而此次双方合作研发的项目也格外引人注目:制造核电领域的关键材料——核电蒸发器用管的国产化。

宝钢负责人说,此次合作也是宝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表明宝钢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核电蒸汽发生器用管国产化的钢铁企业,同时也宣告中国将成为继法国、日本和瑞典之后第四个有能力生产Inconel690U型管的国家。

放眼中国核电制造领域,我们不得不面对着严峻的现实:在关键材料方面大多还为国外的公司所垄断。

“打破垄断,填补空白,是中国企业必须担当的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庄建新雄心勃勃,慷慨激昂。2006年他当选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10多年来,他率领自己的团队书写出冶金行业中一个个令人赞叹的传奇。

业界权威人士对此充满期待:银环目前是国内首家进入核电材料领域的民营企业。同时,“宝银合作”更是一次具有前瞻意义的战略“联姻”。

从“拾遗补缺”中崛起

银环何以会赢得宝钢的青睐?他们何以有开发生产核电蒸发器Inconel690U型管——这个钢管行业金字塔上明珠的实力?

“我们靠的是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靠的是具有在核电材料领域不断创新的实力。”庄建新快人快语,直言不讳。

银环精密钢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为不锈钢、合金钢、碳素钢无缝管和U形管,涉及的领域主要为石化、石油、冶金、机械、电力和核电等,早在2002年就获得国家冶金产品的最高奖“金杯奖”。

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又走过了怎样的创新历程?

创办于1992年的银环,原是一家镇办生产不锈钢无缝管的集体企业。1993年投产时正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市场上常规的普通不锈钢无缝管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在一次次竞标中,银环时常处于两难之中:接单生产吧会亏损,不接单企业又“无米下锅”。

面对生存困境,厂长庄建新发现,经常有一些质量要求较高,但生产批量较小的产品,无人愿意接单。需求就是市场。庄建新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空间。

于是走“拾遗补缺”的发展思路日渐清晰起来:避开大路货上的低价拼杀,把开发“大企业不愿干,小企业又干不了”的产品作为主攻目标,重点提升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只要用户急需的,哪怕是一支钢管,也要想尽办法及时生产,满足需求。

一次次不懈的努力,使银环赢得了用户的好评和回报。最重要的是,由于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他们相继开发了冷轧精密不锈钢无缝管、汽车转向柱管等新产品,其中“冷轧精密不锈钢无缝管”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荣获了冶金部颁发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双十佳企业;同年在冶金行业中率先推行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998年6月,机遇如期而至。燕山石化生产线原日本进口E11换热器损坏,急需用超长、薄壁、小口径精密不锈钢管2500支。与国外跨国公司联系,被告知需要等3个月才能交货。其时对燕化来说,每天的停产损失高达7000万元。

燕山石化的高层为此心急如焚。他们把目光转向国内,向一批国企求援。一家大型国企提出用国产材料,但交货期需要一个月。庄建新闻讯主动上门,提出了用国产材料10天交货的救急方案。

时间就是一切。燕山石化毅然选择了银环。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接受任务后,厂里放下了其他订单,全力投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冲击,他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上和工艺上的难关。厂长和工人们连续4天二十四小时奋战在现场,拉废的钢管多达10多吨。仅仅用了8天半的时间,2500根高精度的无缝钢管如期发货。

事后,他们算了一笔账:此次接单公司虽然损失了50多万元,但为燕山石化赢得了宝贵时间。也正是这次的背水一战,使国内产品完全替代了日本进口产品,全厂的技术水平攀上了新的平台,大家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庄建新以自己的果断决策,换来了燕化的真诚信任。他们从此被中石化指定为换热器管长期供应商。凭借过硬的产品,在石化行业重大项目招标中,银环与许多大型国企同行平起平坐,赢得了一个个大单合同。

瞄准国产化

与国际级对手“过招”

1999年,银环从集体企业转为民企。这是“银环”公司走向高科技企业的一个崭新起点。

庄建新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给公司确定了“三高”战略:瞄准高端市场,服务高端客户,生产高端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以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附加值高产品为企业的追求目标,着力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上寻求突破。

银环人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自己的理解: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只要有钱就行,但真正的核心技术却是花钱永远也买不来的。而要掌握先进技术,唯有靠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于是,他们把目光锁定在“国产化”上。

银环的主导产品都是替代进口的,竞争的对手是日本住友、瑞典的山特维克、德国的本特勒和法国的瓦卢瑞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民企不但要与狼共舞,更要与狼争食,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庄建新志向远大。

2001年公司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锅炉用钢会议上得知,国内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锅炉的关键材料——高、低加U形管全部依赖进口。国内有几家大企业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制过,属国家“九五”、“十五”规划重大攻关项目,但至今没有研制成功,以致这一领域长期被国外三家知名大公司垄断。

放眼国内,正值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新上大型电厂项目多,市场容量巨大。由于高、低加U形管受国外交货期长、价格高的瓶颈影响,电站锅炉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银环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为此,他们与东方锅炉材研所合作,抽调中青年科技骨干,迅速组成攻关小组。在消化国外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寻求国产材料的研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攻克了低加不锈钢无缝U形管的难关,首批60多吨低加U形管用于东方锅炉承制的永城30万火电机组项目,经电厂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该项目于2003年11月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得到了工程院陈蕴博院士和国内冶金、发电设备中心、压力容器方面专家的肯定,填补了国内空白,相继于2004-2005年度获得了省和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

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先后开发了高加U形管、T91、TP347H和TP304H、super304H、HR3C、双向钢、形成了国产化的产业链。取得了十多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多个行业标准确定了“蓝本”,被国家钢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低加U形管的二个企标已申报了上升为国家标准项目。

一个个替代进口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并快速形成产业化,不只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同时也为国内锅炉、石化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他们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公司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下降了20%左右。有人统计,以东方锅炉公司为例,每年仅TP347H高压炉管和高加U形管的采购成本就可节约1亿多元。

2003年,燕山石化4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中,面临着一个新的难题——石油裂化加氢装置中的超高压换热装置,采用40CrNiMo合金和复铜的管材,合金内管要承受3600公斤高压,复铜外管抗腐蚀,历史上均采用德国进口产品。

银环人再次承担了这一产品的国产化研发。他们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大胆创新,采用冷轧复合的新工艺,历经5个多月的反复试验,耗资近百万元,终于攻克难关,产品质量和外观都优于国外同行。

在燕化工程现场,德国客商惊叹奇迹。自此国内石化企业该装置均采用银环产品,也为其进入世界前三强提高了国际市场知名度。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和高端市场的拓宽,企业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2003年投资3800万元上了一条年产2500吨高、低加U形管生产线,先后与东锅、哈锅、上动、日立、东芝等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本着双赢的合作理念,从客户手里以预付货款的形式,共筹集资金上亿元,用于银环的扩能项目。

2004年收购宜兴市轴承厂,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了年产2万吨能力的高加管原料基地和T91生产线。

2005年,在宜兴经济开发区投资2.5亿元,建成了年产15000吨高、低加U形管项目,该产品国内独家生产,市场占有率65%。

让银环人为之自豪的是,他们现已成为东芝、日立、三菱、BABCOCK、GE、ANSALDO等著名企业集团的供应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刚柔”相济

聚合一流的智力与智慧

一流产品的创新,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团队支撑。而银环又有着怎样的人才群落呢?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造就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中青年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组成的企业内部人才团队,同时,还建起了由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组成的外部紧密型的技术联合开发平台。”庄建新自豪的笑意洋溢在充满智慧的脸上。

对于一个处在县级城市的民企而言,到底靠什么手段来聚合高层次人才?“真正的一流人才不是靠‘挖’,而是靠引进,这个‘引’,包含着企业创造的事业平台和企业家自身的吸引力。”庄建新直言吸引人才的奥秘:“银环对此是刚柔相济,我们一方面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也在柔性地吸纳一流的智力与智慧。”

把智慧融入到灵活的机制之中,让引进人才与吸纳智力同时并举,这是银环走向成功,获得持久创新动能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银环为了能及时掌握国际钢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尖端技术,从国内外聘请了相关领域几十名知名的老专家,作为企业的智囊团。这些一流的专家,有的主动为企业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发展信息和方向,有的则经常深入到企业,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也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庄建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一个企业家对实现“国产化”志向的执著坚守,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作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庄建新体现出了开放的眼光和开阔的胸襟。在银环,人们不再看到管理团队的家族化现象。他通过各种方式,在国内各大型企业中引进了十多名高级和几十名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我们的团队来自五湖四海。”银环人不无自豪。这些人才的加盟,不只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纪建国是不久前从黑龙江国有钢厂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当他谈及为何选择银环时坦言,待遇银环并不是行业中最高的,自己看重的是企业创造的具有挑战意义的宽广舞台。

“你能力有多大,在企业中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银环对所有人才作出的诺言。这种开放的心态,使企业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内化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必须具备的现代精神元素。

在技术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艺术地聚合不同层次的外部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加快民企发展的新课题。而银环可谓是目光四射,八方出击。

目前,银环已与清华大学、北京钢铁研究院、江苏大学等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并在去年投资近2000万元,与江苏大学共同建立了“江苏省高性能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银环十分重视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及下游用户间的技术合作。几年来,分别与宝钢、东锅、哈锅、上动等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合作,完成了多项锅炉行业高技术、关键材料的国产化项目。研究开发出了一批锅炉行业急需的关键材料,替代了进口,也为锅炉企业大幅度地降低了建设成本。有些产品还返销到国外,成为向国际对手叫板的拳头产品。

这是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润互惠的多嬴模式。实践告诉我们,谁能最广泛地聚合优势智力和智慧,谁就会跃上前沿,进而成为一个行业仰望的高峰。

让创新成果

转换为民族财富

只有使自己具有与竞争对手相等的实力,才会赢得尊重。对此,庄建新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深刻感悟。

九十年代中期,庄建新和同伴曾多次到国外考察,可是当他们千方百计地联系并来到这些知名的大公司时,面对的是拒绝与冷脸。

这是一种深刻的刺痛,但更是一种难以忘怀的逆向激励。

2005年,庄建新应邀访问美国的西屋公司、法国的瓦卢瑞克和德国本特勒等大公司,此时的他却受到了隆重的贵宾接待。美国的西屋公司对他不仅是敞开厂门,尽其参观,而且还在精心准备的便笺上、定制的参观牌和喝水的水壶上,都印上了“银环”的标志。

“细节化的尊重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产品做强了,企业做大了。”庄建新笑而直言:“企业家的尊严永远是建立在企业的实力之上的。只有你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有资格被对手尊重。在国际竞争中,企业尊严也往往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银环的快速崛起,引起了许多国际竞争对手的“关注”。于是,瑞典山特维克、法国瓦卢瑞克、德国本特勒、西班牙吐巴塞克斯等国际知名公司纷纷前来探访,他们向银环伸出了一根根“收购与合作”的橄榄枝。

2005年,本特勒公司有4名总裁连续4次来银环,开出高价码,要兼并收购或控股。还有的跨国公司给庄建新开出了3000多万美金收购高价,同时许诺10万美金年薪,并让庄建新继续负责公司。

这些好意无一例外地被拒绝了。因为庄建新对“收购”背后的意图看得十分清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意在换一种手段继续控制和垄断中国市场。

近年来,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人们已经屡见不鲜,而且还在不断地上演。然而,庄建新则始终牢记着他和东方锅炉厂老总当年的一个“君子约定”。许多年前,银环与东方锅炉材研所合作时,曾得到了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帮助。东方锅炉厂的老总对庄建新仅仅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你们突破关键技术后,不要出售给国外的公司,那样我们又会掌控在别人手里。”

如今,银环发展壮大了,但是这个“约定”却一直被庄建新铭记在心。他说,一个有志向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财富转换为民族的财富。

这是他的人生目标,也是他一辈子矢志不渝的坚守。

对接国家战略

赢得未来市场新空间

一个能掌握今天市场主动权的企业家,也必定是时时着眼未来的人。庄建新就是如此。在企业快速发展之时,他自觉地对接国家在能源领域“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调整,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未来核电材料新领域。

中国正进入加快发展核电的新时期。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比重将从目前的1.6%上升到4%左右,这相当于还要建设至少24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左右,比现在增加2800万千瓦。

“中国核电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按照每千瓦1500美元造价来计算,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需要一百多亿元人民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对媒体说。为此,一些专家测算,中国在2020年前将投入3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建造核电站。

核电的发展将有力推动中国核技术研究,还将带动核燃料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仅从核应用技术方面看,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的产业规模目前年产值已达300亿元人民币。而核电技术设备国产化已是大势所趋,必然对国内的机械、仪控、电气等行业产生强大拉动作用,目前已有至少几十个亿投入到相关的加工制造行业。

尤为令人兴奋的是,中国确定的积极发展核电的计划将向各类社会资本敞开投资之门。庄建新从中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007年,银环主动与宝山钢铁合作,引进热挤压机,开发核电蒸发器用Inconel690U形管。核电蒸汽发生器用U形管被公认为整个钢管制造行业中最为尖端的产品,是金字塔上的明珠,项目的实施和突破,将大大提升和带动整个钢管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档次。

此次与银环合作的是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也是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的特殊钢精品制造基地,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特别在生产高等级轴承钢、汽车用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的管、棒、丝、带、环、锻件、异型材等产品方面保持领先优势。

“这是宝钢第一次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认为,双方的合作,一方面对推动我国核电用材的国产化、保障核设施长期有效运行以及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探索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国企与民企在技术、人才、流程、装备方面优势联合,不断提升中国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

“开发核电关键材料,是实施国家战略的需要,需要有更强的实力,更多的资源。”庄建新说。毫无疑问,宝钢是中国钢铁行业内的巨头,无论是政策资源、市场资源,还是人才团队的资源,都是民企短缺的。而银环则有着民企特有的机制优势、专业优势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优势,双方的战略联盟,必将为我国核电关键材料的开发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未来空间无限,未来前景无限!(来源:新华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