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30年沧桑巨变

2008-06-20 10:00 来源: 我的钢铁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性抉择。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作为自治区的工业骄子———包钢,用30年发展改革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伟大中国的历史巨变。

30年,沧桑巨变。包钢,借改革开放的东风,由计划经济下的钢铁工厂,发展成为特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从发展理念、思想观念,到产品规模、技术管理,到工作环境、职工生活水平等,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演绎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求发展、开放求发展的钢铁传奇。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正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崛起。

这30年,是包钢经济总量以十多倍的幅度增长的30年。30年间,包钢生产规模从几十万吨跃升至一千万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国家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兴的新局面下,包钢拨乱反正,生机焕发,当年即扭转了连续11年亏损的局面,并于1979年首次突破产钢100万吨。党的十六大后,包钢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2003年产钢突破500万吨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使粗钢的生产能力从500万吨发展到1000万吨,相当于过去50年规模的增量,进入了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行列。包钢的销售收入也从1978年的4.97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28亿元;利润从1978年的1690万元增至2007年的27.1亿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包钢巩固了自治区最大工业企业的地位,保持了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的位置,成为当今国内外钢铁业、稀土业的重要品牌。

这30年,是包钢技术装备升级、结构优化、“硬”实力显著提升的30年。30年间,包钢投巨资引进德国西马克、意大利达涅利公司等世界一流的生产线,对建厂初期的原苏联钢厂模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进入连铸化、连轧化、连续化和自动化时代,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装备比率达到90%。30年前稀疏、低矮的厂房,已经被一排排宽敞明亮、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厂房所代替;30年前落后生产设备的影子,已经很难在今天的先进生产线上寻觅到。炼铁高炉已全部扩容改造和新建为现代化大高炉。炼钢和轧钢系统淘汰了平炉、模铸、初轧,进入了大转炉、全连铸生产时期。轧钢系统由1978年产量仅为66万吨轨梁、无缝荒管,发展到目前板管比约60%的1000万吨水平。板材从薄板坯连铸连轧,一直延伸到冷轧板、镀锌板和宽厚板,高端产品可以满足汽车和家电用板的需求,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管材从年产数万吨达到了80多万吨的水平,改造了最初的无缝厂直径400毫米机组作业区,建设了直径180毫米机组作业区,增设了精整线和管加工线,使包钢从小规模的单一荒管生产,发展成为可生产普通流体管、液压支架管、压力容器管、石油套管、石油井管的全国品种规格最为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轨梁材从1978年年产量60万吨的小生产线,发展到年产量可达200万吨水平,新建了百米高速钢轨生产线,不但可生产时速350公里以上的客运高速钢轨,还具备了H型钢的生产能力。线棒材方面,在淘汰复二重线材的基础上,包钢目前已具备100万吨优质线材和70万吨优质棒材的生产水平。包钢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铁路用钢轨和锅炉用无缝钢管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无缝钢管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免检产品。包钢产品不但可以满足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而且还实现了大量的对外出口。

这30年,是包钢攻克技术难关,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软”实力显著提升的30年。计划经济下主要是保生产的技术研究部门被改造成赋予市场经济色彩的产品开发机构,建立健全了国家倡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包钢在钢铁和稀土主业已经各拥有一个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厂向产品经营的现代企业转变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为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奠定了体制基础。市场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大环境,更加激发了包钢科技人员的攻关动力和激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包钢彻底攻克长期困扰生产的“三口一瘤”难关,“絮凝选矿工艺”1988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白云鄂博矿难选难炼这一世界级难题基本解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包钢高炉利用系数突破了建设初期专家的最高预测,由1978年的0.88提升到目前的2.2,高炉铁水产出翻了一番多。2005年11月20日,“包钢CSP高效化生产技术及高性能钢带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1月8日,“包钢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再次获此殊荣。近年来,包钢每年研发的新产品都在60种以上。稀土产业共有200余项科研成果和产品分别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科委“863”计划二等奖、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等。今天的包钢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了由单纯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的质的飞跃。薄板厂CSP生产线被德国西马克公司确定为全球样板工厂和亚洲第一家技术培训基地,并实现对马来西亚美嘉钢厂等国内外企业的技术输出;包钢还分别对哈萨克斯坦和美国输出无缝钢管生产技术和高炉炉顶技术。包钢大高炉全干法除尘技术在国内钢铁行业被普遍推广应用。目前,正投资数亿元筹建具有一流水平的包钢新技术中心,已经出台了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管理办法,在岗的厂处职人员不再列入选拔范围,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执行与本单位副职、助理年薪相当的年薪制。将建立与行政序列等同的专业技术序列、薪酬制度和首席专家制度,首席专家可享受与包钢领导相当的经济待遇。是良驹就要驰骋千里,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这样的人才理念催生了包钢人才成长“双通道”的加速形成,这将使包钢走上更加兴旺、更加强盛的高速路。

这30年,包钢的稀土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规模、试验性生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包钢仅能生产中低品位稀土精矿2万吨,以及少量氯化稀土、单一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金属。而今,包钢稀土氧化物总量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钕铁硼、负极粉、抛光粉等功能材料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20%以上,稀土金属镨钕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对稀土原料生产的“五统一”管理,实现了源头治散治乱,提升了行业景气度。此外,包钢大力推进稀土产业的低成本扩张,与区内外包括日本等国家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加之整体上市后,使原来的上市公司由单一的原料生产厂,发展为目前拥有16家包括直属厂及控股公司、参股公司,集生产、销售、科研、贸易为一体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集团化企业。值得骄傲的是,包钢还为“神五”、“神六”和“嫦娥1号”运载火箭提供了重要器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的包钢稀土产业,正豪情满怀地向贮氢、发光、磁性、抛光材料等四大材料行业第一的目标奋进。

这30年,勇于开拓创新的包钢,不断从改革中获取无穷无尽的发展动力。严重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一经调整,便产生了摧枯拉朽的“核变”。在国企改革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每一段历程,包钢的发展都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尝试中不断跃上新的高度。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包钢的改革目标更加明确。1998年,包钢由工厂制改革为公司制,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工厂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初步建立起了母子公司集团化管理体制,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此后,随着不断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目前的包钢已形成钢铁、稀土、矿业、辅业四大产业板块协调发展的现代企业集团化发展格局。职能管理部门由改制前的38个缩减为14个。薄板厂相当于传统体制下一个400万吨的炼钢厂和三个成材厂,人员设置仅为2000人,达到了行业一流水平。同时,伴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包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对财务管理实现了集中统管,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并实现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特别是推开了作为市场经济下企业“基本大法”的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覆盖全包钢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效率不断提升。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日益完善,三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建立完善了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奖惩机制,广大经营者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建立健全了灵活的劳动用工机制,包钢的员工队伍不断精干,由最多时10多万人的产业大军,到目前包钢西北创业公司剥离后,包钢全民在岗员工仅4.9万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改革原有的等级工资制,不断探索形成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现代薪酬制度。在建立健全包钢对二级单位绩效考评制度的同时,相继探索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岗位效益工资制度,目前形成了岗位效益工资制、机关管理薪酬制、经营管理者和部分技术专家的年薪制相结合的多样化薪酬体系,使收入分配这一“指挥棒”更加激励有效、指挥得力。

这30年,有着草原般宽广胸怀的包钢,以共赢发展为理念,在开放中把企业发展境界推向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高度。30年,包钢实现了由封闭式的计划经济工厂供给制向扩大开放,加大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开发利用力度的成功“一跃”。本着对白云鄂博矿这一国家战略性资源合理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加大对区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白云鄂博矿的配比,增大澳大利亚、蒙古国原料配比,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都是30年前无法想象的。同时,站在改革开放这个平台上的包钢,视野更加广阔,国家计划指令的无真正市场意义的“销售”退出历史舞台。随着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的完善,包钢的电子商务不断扩大,今天已在全国13个省市设有销售分公司和售后服务网点,在日本、美国等设有销售分支机构。包钢的产品不但在奥运场馆、西气东输、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中被广泛使用,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1989年包钢成立自己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当时每年出口量只有数万吨,且90%以上为钢坯,吨钢单价200美元左右。2007年,包钢产品出口总量达107万吨,出口产品品种以板材、线材、无缝钢管为主,吨钢售价最高达到1000多美元。其中钢轨全年出口7.3万吨,是过去50年出口总量的2倍多。出口地区也由过去以东南亚为主,变为目前出口四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向资本市场开放,使包钢钢铁、稀土主业均构筑了向资本市场融资的通道,仅“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最初上市融资就达到21.54亿元,为两大主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要件。目前,随着整体上市的完成,两个上市公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包钢的腾飞插上了更加坚强有力的双翼。当前,开放合作已成为包钢发展进步的主流,包钢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上下游用户、银行、保险等方方面面建立起了战略伙伴关系,与宝钢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在开放共赢中,包钢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资源、先进的技术、管理等等,发展视野更加宽广,发展实力成倍增长。

这30年,包钢的发展理念不断升华。由改革开放初期满足物质紧缺时代社会对钢铁产品的低水平数量需求,到十六大后加快发展、适应竞争需求的高水平产量扩张,再到目前的结构调整、做强产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节能减排,走“绿色钢铁”科学发展之路,包钢在理念、思维上正在迅速与国内外一流企业接轨。通过结构调整、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升级,从根本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包钢更加注重打造绿色企业,2007年,包钢吨钢综合能耗降至769千克、吨钢耗新水降至7.45吨。大力推广使用“三干三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干熄焦、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烧结的半干法脱硫,都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特别在全国首家实现了6座高炉全部使用干法除尘和TRT余压发电。建成了总排污水处理中心,通过锅炉改烧煤气、建设燃汽轮机组等途径,煤气的利用也进入先进行列。利用固体废弃物,建成了制砖生产线、高炉水渣粉末生产线。循环经济发展正在全面系统地展开,污染物排放也在大幅度减少。5年间,包钢的烟尘、粉尘年排放量下降了3000吨。包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2006年,包钢的节能环保项目投入占到了全国首位。在2007年我国首次评比的“中国能源绿色企业五十佳”中排名第一。

这30年,包钢深度彰显了一个国有企业对社会和地方的高度责任感,奏响了强企报国的时代强音。30年来,包钢累计实现利税350多亿元,上缴税金由1978年的3397万元增至2007年的27.7亿元。包钢的生产经营涉及到众多的工业经济门类,带动了自治区矿业、能源、电力、建材、运输、交通、金融及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仅2003年至2007年,包钢在区内采购原燃料总值达220亿元,对繁荣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祖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在国家出现困难的时候,包钢都积极主动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在1998年特大洪灾之际、在抗击“非典”之际……包钢和包钢人都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奉献一己之力。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包钢已通过各种渠道向地震灾区捐款1127.6万元,并向灾区派出了医疗队,全力以赴保证赈灾钢材供应,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面对灾难,包钢肩挑重任,尽显大企业风采。

这30年是包钢职工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享受发展成果最集中突出的时期。随着昆河西岸大工业生产的蒸蒸日上,昆河以东包钢职工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岗职工年人均收入由几百元增加到2007年的3.44万元,在包头市处于上中水平。低矮简陋的小平房变为高楼大厦,住宅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职工人均居住面积达41.15平方米。包钢人的菜篮子、米袋子日益丰盈,并且在包头市率先喝上了“健康水”。包钢人爱美、会美,服装、服饰堪领时尚,众实力商家云集的“包百商圈”依然视包钢工资增长为重大利好。在衣、食、住后顾无忧之后,包钢人纷纷成为了“有车一族”,如今包钢上、下班的“自行车大军”已出现显著分化,相当多的职工开上了摩托车、小汽车,开始享受小康生活。

这30年是包钢精神长城高筑、企业精神不断升华的30年。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并不一帆风顺,正是一个又一个困难磨炼了包钢人的意志,提升了包钢人的精神境界。在这个拥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包钢职工以甘于奉献、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铸就了“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成为激励包钢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包钢的精神丰碑上,1984年轨梁厂救火英雄群体、1985年的抗洪救人英雄群体、2002年“12?23”抢险英雄群体、2003年的抗击“非典”英雄群体,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唐嗣孝、侯占弟等一批全国劳模,朱言、申占华等一批英模人物,已成为激励包钢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忆往昔沧桑巨变铸就辉煌,看今朝宏图伟略再谱华章。我们之所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之所以重温30年前那场著名的论争,是因为30年前的那场讨论、30年前的那次大会为全党、全国擎起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进而带来了我们党和民族新的伟大觉醒,孕育了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包钢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留有思想解放的深刻烙印,每一次都是在破旧立新的脱胎换骨中重新获得了新生。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发展方式深刻变化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惟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行业形势;惟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容应对层出不穷的严峻挑战;惟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解放思想,使包钢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写满光荣与梦想;也只有解放思想,方可让包钢续写更为恢弘壮丽的钢铁传奇!如今,《草原晨曲》依然传唱不休,但昂扬激越的旋律中平添了更为豪迈雄壮的节拍,“十一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和资产总值双百亿美元是包钢的庄严承诺,也将是包钢对这片草原的深情回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包钢将以志在一流的坚定信念和舍我其谁的超常勇气,以改革创新、开放共赢的一贯姿态,拼搏进取、一往无前,创造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来源:包钢)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