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工贸集团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发展

2008-11-03 14:35 来源: 我的钢铁

近几天,张海云的心情特别好,浑身总有股使不完的劲儿。

10月8日,作为黄河工贸集团96万吨捣固焦项目常务总指挥的他,经过和施工队伍近一年的奋战,终于盼到了该项目1号焦炉建成并顺利点火烘炉。看着碳化室熊熊燃烧的火焰,他也仿佛看到了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这项工程是集团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建成投产后生产的产品将为集团炼铁、轧钢提供原料与燃料。

据集团总工程师王永昆介绍,新建的捣固焦炉炉型属国内同类企业先进炉型,既节能又环保,还可提高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主要由企业内部消化,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几乎全部得到综合利用。

“在这项总投资约7.5亿元的捣固焦项目中,光花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就达1.48亿元”张海云说。

其实,这只是黄河工贸集团注重环保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写照,也是整个集团在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扬帆远航的一个缩影。

理清思路,把科学发展贯穿其中

10月14日,记者走进了这片热土,眼前一个个正在建设的项目不仅让人感觉到企业发展的生机,更重要的是让人体验到了黄河工贸集团近年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其切实的行动。

黄河工贸集团在1985年以45万元资产单一经营黄河航运业的基础上,从1995年开始,先后接收并搞活了千里山钢铁厂等市属、区属的7家国有企业,一举扭转了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为它们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企业是活了,但问题也来了。这些并购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装备落后、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黄河工贸集团上层领导的“心病”。

怎么办?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主,继续走老路,还是兼顾社会效益,另辟新径?

“要把调整结构、提高产能、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资源整合,积极组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经营”,在认真分析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集团领导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短短几年中,集团投资近14亿元,对并购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扩建新项目”。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步的是,企业竭力推行了清洁生产。

“在此过程中,企业也经历过许多阵痛,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曾影响了整个集团产业链条的延伸,也曾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采访中,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一位员工坦承地道出了当时的困境。

然而,面对国家产业政策不断紧缩以及对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升的这一现状,黄河工贸集团不仅没有掉队,还以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理念跟上了这一经济发展的节点。

付诸行动,将循环经济进行到底

关停、技改、扩建、治理……几年中,黄河工贸集团立足大局,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新建了众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节能的项目,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到废弃物利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链条,使得企业“三废”几乎实现了“零排放”。这个链条通俗地说,就是以煤焦综合利用为纽带,将原煤洗选变成精煤用于炼焦,焦炭用于炼铁,原煤洗选后产生的煤矸石和炼焦、炼铁产生的煤气用于发电,炼铁炉渣和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用于生产水泥,炼焦产生的煤气提取后,用于居民燃气,发电余热用于供暖的“煤—焦—电—建材—冶金”一体化经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这种循环模式,在‘三废’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时,平均每年还可为企业节约资金4000多万元。

黄河工贸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企业也被列为自治区第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科学发展对企业来说,就是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将科学发展的思路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集团把整合资源、发展规模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中之重,力争通过发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钢铁工业等产业下游加工工业来提升产业层次。为此,集团提出规划建设100万吨选矿、1166立方米高炉、技改建设年产200万吨钢铁联合生产线,新建年产300万吨白灰、40万吨电石、30万吨烧碱、30万吨PVC,4×20万KW煤矸石、煤气热电联产,年产200万吨原煤机械化开采矿井,以及日产4800吨熟料、400万吨水泥等一批与目前企业相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目前,这些项目中部分已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就像一艘艘张开风帆的船只,在经济大潮中,激流勇进,续写着黄河工贸集团科学发展的壮丽诗篇……(来源:乌海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