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 看红钢

红嘴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佳访谈录

2008-11-06 10:30 来源: 我的钢铁

以美国为首的全球金融业忽如多米诺骨牌接连倒塌,世界经济似乎进入百年以来最寒酷的冬天。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的经济无疑会带来一片阴云。那么,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工业之“纲”——钢铁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为什么2008年上半年国内钢铁产销两旺,市场价格持续攀升,而步入下半年后,钢价急转直下?是什么因素让成本支撑毫无招架之力?为什么目前国内的许多钢铁企业纷纷停产、限产,东北地区的通钢、西钢、包括鞍钢,都濒临危难的境地,而处于“大中的小,小中的大”地位的红钢,不仅生产仍然在平稳运行,而且一直走得很坚挺?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红钢董事长、总经理张玉佳。

钢铁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如何看待钢铁市场这一轮剧烈的下跌呢?

善于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张玉佳侃侃而谈。他说,国庆节后,国内钢市价格承接节前的跌势,连续暴跌,市场一片恐慌,大小厂商疯狂抛盘杀跌。

张玉佳分析,这轮市场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前期钢价盲目拉涨,成本上涨几乎被钢企完全转嫁至下游用户,从而形成了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上半年钢价大幅攀升后加大了价格弹性,随着钢价的一路走高,抑制下游需求的作用愈发显著。

他说,短时期内如此大的跌幅,还与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恐慌情绪有关。这种情绪直接源于今年7、8月份,特别是奥运会前后,多数钢厂、贸易商纷纷增加库存,等待旺季来临。但是9月份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成交持续清淡,市场马上转而普遍看空后市,“十一”之后作了最大程度的宣泄。

张总说,他最近看了一组统计数字,2008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平均生产成本较2007年下半年上涨了900~1000元/吨,而市场价格相比上涨了1200~1600元/吨,市场价格已经超过了成本可以支撑的力度。另外伴随着钢价的上扬,下游企业在成本转嫁受阻的不利情况下,企业压力倍增,于是抑制了采购需求,钢价下跌成为必然。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张玉佳又进一步分析说,从国内、国际整个经济环境来看,不仅是钢铁行业,几乎所有行业的市场都在萎缩。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主要用钢行业景气回落,受投资成本急剧上升及货币从紧政策影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尽管保持同比增长,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外,增速已同比回落。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导致了投资增速的下滑,较大地影响了钢铁使用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钢材需求的萎靡使得钢铁行业供给相对过剩,而钢价下跌并未能完全消化过剩的供给,加上中国钢材出口受到限制,钢厂减产成为趋势。

那么,在同一片天地中,红钢得以生存的秘诀是什么?

神奇之举,红钢的原材料为“零库存”

目前的钢材市场价格已经使企业面临大幅亏损,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或低附加值生产线停产倒闭。张玉佳痛惜地说,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大量存储的原材料所造成的。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国内钢筋平均成本为3864元/吨,中厚板为4017元/吨,热轧板卷为3853元/吨。现阶段的原材料通过近期的回调后,钢厂成本理应在此基础之下,但是原料调整的速率很快,部分企业还未能完全消化掉以前的高价原材料,所以,目前钢厂的生产成本不会低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然而,目前主导地区的钢材价格早已跌破成本线。

张玉佳最近听说,吉林省有一家钢铁企业,在原材料上涨期间,库存量达6个月之多。如果按年产500万吨算,1吨亏1000元,那就是40个亿。还有焦碳,1吨亏2000元,又是20多亿。60个亿的巨额资金就这么叫一阵风暴给刮跑了!

张总说,红钢和其他钢铁企业比起来幸运一些。红钢自2005年高炉投产以来,一直是零库存。

“我们也不是神仙,不会算出今天的金融风暴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当时的情况是,要有库存,势必要增加大量贷款,要付巨额利息。另外,贷款困难,没有必要储存那么到原料,所以只能是‘现吃现购’能供上嘴就行”张玉佳实话实说。

“对此,对我们这种做法,业内有很多人不理解,说中国的所有钢铁企业,没有这么干的?不说储半年,起码也得存三个月,万一原料供不上怎么办?”

前段时间,张玉佳到深圳办事,在豪华的春江大酒店接待他的商业银行行长席间疑惑地问他:

“为什么没有库存?”他以上面的理由做了解释后,那位行长又问到:

“东北的冬季那么冷,原料冻了怎么办?”张玉佳反问说,为什么东北能够在冬天吃上南方的西瓜?还不是采取了保暖措施,铁精粉也一样。

行长又问;“那要是遇到了冰雪天怎么办?”张总回答说:“遇到特殊的天气,我们的运输车队就派拖救的车辆一同去,保证原材料安全及时运回家。行长一听,拍手叫绝:

“张总,我真佩服你!”

张玉佳又补充了一句:“实实在在地说,我们也不愿意这样做,是被逼无耐。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我们也有过‘断顿’的时候,也担过惊受过怕,总是如履薄冰。”

但是,零库存因祸得福,张玉佳感慨地说,按照我们现在的规模,如果按常规,储存三个月的原料,遇到这次风暴,5至7个亿很快就蒸发了。而红钢,在这次风暴中由于库存为零,就没有任何损失。

这是红钢没有停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低成本扩张,把钱使在刀刃上

资金短缺,几乎是现代所有企业家的一块心病。

红钢的资金同样也不宽裕。

但张玉佳清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不搞项目投资,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尤其是那些抗风险能力不是很强的中小企业。

新世纪伊始,在中国钢铁工业的春天刚刚到来之际,红钢就以极强的敏感性,以极少的投资,极快的速度,适时租赁了占地54万平米的国营哈尔滨特殊钢厂,上演了一出惊动东北的“蛇吞象”的魔术剧。如今8年过去了,这个接收过来的钢厂,成为呼兰区一个支柱产业,成为哈尔滨地区50强企业之一。

“如果没有这个举动,红钢形成不了今天的规模,就不会迎来利润高增长的行情,就不能为红钢下一步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张玉佳深有感触地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2001年,红钢克服重重困难毅然上了棒材连轧生产线,解决了炼轧同步的问题。

借助钢铁市场反弹的劲风,我们冒着风险上了二百万吨钢一期工程。紧接着又上了一条线材连轧生产线。

前几年,我们在偿还了四平农行8000万贷款的前提下,又为完善一期工程上了喷煤、热风炉、矿渣硅酸盐水泥等6个项目。

紧接着,我们又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又上了高炉、转炉、竖炉烧结机项目,圆满完成了二百万吨钢二期工程。

张玉佳自豪地说,我们这些年上的这些项目,85%以上的设备都是红钢的子公司——科利佳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力量制作的,从中节省了一笔很大的费用。

他说,若按照建设钢铁企业的预算标准,1吨钢则需资金1万元。而红钢的二百万吨工程全部告竣只用了设计投资的十分之一。而这些项目的投资,除了利用部分利润外,主要是借助了南方开放城市灵活的机制采取了多途径多渠道的资本运营方式,使红钢的贷款不足三亿元,成为同行业负债最低的企业。

据说,江苏常熟的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300万吨规模的钢铁企业,在市场似锦的时期,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张,在美国花旗银行贷了1.6亿美元。结果,在这次金融风暴中遭了秧,老板跑了,工人到厂内哄抢,银行到厂内到处贴封条,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花季企业就这么轰然倒下了。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有笑的人,同时就有哭的人。

开拓“根据地”,使企业有稳固的后方

根据地,字典上的解释是“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

近代中国革命,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没有根据地,只能是不停地转移撤退。毛泽东秋收暴动成功后,在井冈山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敌后抗日根据地很多,如苏南、皖东、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等。这些根据地,对开展游击战争,取得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的张玉佳回忆说,60年前,在三打四平后,共军失利,林彪率部退到哈尔滨。紧要关头,林彪在哈建立了根据地,搞了7个月的土改,获得了粮食、兵员、武器的供给,得到这个喘息机会后,一鼓作气,把蒋介石打到了海南岛,赶到了台湾。

商场如战场。张玉佳说,企业也需有根据地。

在钢铁工业回暖,钢铁市场红火产品销路通畅的时期,一般的钢铁企业是坐门待客“坐收渔利”,没有危机感,也就觉得没有必要设立“根据地”。红钢反其道而行之,于3年前(最长的8年)在广州、深圳、上海、天津、宁波、哈尔滨等大城市建立了10个根据地——销售分公司。

张玉佳说,这些根据地,在钢材市场上扬的时候,“总部”宁肯损失一点“中间费”让他们努力开发当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拓展企业的形象。在企业遇到难处的时候,这些根据地就是发挥作用的时候。由于他们常年居守一方,与当地各行各业尤其是金融部门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在资金短缺时,可以向周围的朋友借助;可以直接向银行借贷;可以凭着自身信誉,用少量的钢材作抵押在银行开出汇票。前段时间,在钢材市场大幅跳水的时期,公司向各根据地发出指令,在规定的时期内,筹集一定量的资金以缓解“总部”暂时的危难。这些根据地,立即响应,很快按要求筹集到了很大一笔资金,设身处地地为公司解了围。

张总把这些根据地比作是大树和树杈的关系。平时,根据地把大树作为“依靠”发展自己。特殊时候,树枝就要竭尽全力为大树的生存负起责任。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张玉佳说,自己建立的根据地和常年同公司打交道的客户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是关系很“靠”的客户,平时看不出什么,到了利益攸关的时刻,就显现出了“真正的感情”。

盯着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打“快拳”

产品结构,是一个企业存续的要项。

“大路货”不一定就没有销路,高科技产品不一定就好,关键看是否实用,市场是否认可。

张玉佳在他的企业经营“三论”中就有一个观点是“高低论”。中心意思是,“高科技是时代的宠儿。追求高科技无可厚非,但架着云梯去追赶太阳那就错了。象我们这样的企业,应立足自己的产业基础去提高科技含量。实际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高科技。”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红钢于2000年在东北率先开发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三级、新四级螺纹钢。还开发出连铸机、连轧机、高炉等一系列冶金和其他机械设备。

人们常说,要顺应潮流,似乎顺潮流才是活路一条。而实际上,顺潮流往往只能随波逐流。真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很多时候恰恰是反潮流的。

近几年,在钢铁市场火的时候,好多企业一轰而上“改行”了,由原来生产螺纹钢、盘圆改为生产板材了、型材了。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由此埋下了隐患。

自2000年开始,张玉佳就受到好多好心人的埋怨。说,红钢的条件也具备了,怎么还抱残守缺生产那个附加值低的“大路货”?

张总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客观的分析说,中国的板材大多是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因为,工业发达的欧美和日本等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基本满足需要,而他们的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对板带的需求量大。我国的长材(指棒材之类)出口的比例约占20~30%;而短材(指板材、型材等)约占70~80%。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贬值,减少了出口产品的赢利空间,而我国为控制资源型产品出口,出台了一系列关税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出口。国门关上了,这就使“改行”的那些企业损失惨重、倒了大霉。国内呢,由于我们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板材的用量有限,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堆积如山的产品而无可奈何。据说,武钢集团目前库存80万吨板材出不了手,而目前的板材价格已经由8000元/吨,跌至4000~4500元/吨,其损失程度不言而喻。

事物都有一个孕育和发展的阶段,否极泰来,盛极而衰。

相反,红钢的“大路货”螺纹钢,不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不论是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一直是快货。现在红钢供销两头都是处于“零库存”状态。

目前,由于许多钢铁企业停产、减产,尽管房地产业受到影响,但毕竟还有些建筑业仍在施工,好多的基础建设正在进行中,所以,普通钢材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上海偌大的钢材市场经销钢材的不超过50家,产品交易仍然异常活跃。

最近,张总从每天的《冶金信息》上看到,大规格的三级螺纹钢价格高,达到3800~4000元/吨,与板材价格相接近,需求量也很大,由此,当即调整了结构,全部安排了三级螺纹钢生产。

以变应变。精明的企业家都会这么做。

危机,也是强者的机遇

现在社会上好多人都在议论:钢材跌得不得了。这确实事实。

但好多人不一定知道和钢材直接相关的另一个事实:那就是构成钢材的原材料也跌得相当惨。请看一组数据:

2008年年上半年,螺纹钢疯涨时最高价达到6000元;现在市场的价位在3600~4000元/吨,下降了2400元/吨左右。

2008年上半年铁精粉最高价为1700元/吨,目前的价格为710元/吨;焦碳上半年最高价为3300元/吨,现在的价格1300元/吨。总体下降了3000元/吨左右。

钢材和原材料的“剪刀差”为:500~600元。这也可以说是目前钢材的利润空间。

当然,如果企业用的还是库存时的原材料,不仅没有利润空间,还要亏损几百元到上千元,只要生产就赔钱。这就是好多企业为什么停产、减产的重要原因。

红钢不存在亏空的问题。

张玉佳说,最近,有的焦碳厂的老板主动要我和他谈,能不能赊他们焦碳的问题。这种颠倒过来的买卖关系是多少年来没有过的。原来,不拿现钱是不给货的,现在情形变了,好多的钢厂停产了,供给的路给堵死了,他们又不能不生产,只好忍痛割肉屈尊下赊给象红钢这样的生产坚挺的企业。

最近,废钢的价位下跌也很大。由原来的3800元/吨,下跌至目前的1500左右。张总决定,从11月初开始,低价位大量收购废钢,使开工不足的电炉炼钢满负荷生产。这无疑又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危机和机遇从来都是一对兄弟。

看来,企业不在大小,关键看你强不强。

张玉佳的感触是,人和企业一样,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是抗击打能力!你若不幸被对方重拳击中,只要不昏头昏脑颓然倒地,拳赛就还没有结束,鹿死谁手就还没有定论。

古今中外的格言都说“贵在坚持”,不管生意好做不好做,相信风水轮流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不出局,只要你还在做,这圈内的潮起潮落,就还有你的份儿,你就还是个人物,还有希望活到出头那天。

张玉佳认为,世界上聪明人不少,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其中百折不挠,具有坚毅品质的那一部分。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乃是因为有理想、有激情。

他说,他在红嘴经历过了“4个9”,从这4个9中看到“贵在坚持”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多么的重要。

1979年的1月8日,卢志民总裁宣布,张玉佳为“工业副队长”,100元起家,建了翻砂厂,掏到了红嘴的第一桶金。那年的年产值还不足10万元。

1989年的“6.4”风波,美国对中国经济实施制裁,刚建成的350车间马上停产了,完蛋了,钢材没人买,还负债1000多万。那时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

1999年,是红钢的冰河期。9个月没开资。欠电费2个亿,贷款2个亿,欠货款1个亿,共5个亿。那时,年产值不足1个亿。

2009年,尽管日历还没撕到,严寒的冬天已经来临。

危机,可以理解为险境降临,还可以理解为大发展中的机遇。当整个社会经济低落时,真正的英雄正可以大显身手。

张玉佳非常自信:红钢有灵活的经营机制,有自主创新负重拼搏不怕困难的勇气和精神,有目前生产平稳运行的好形势,2008年产值有望比去年翻一番,达到50~60亿。

在惨烈的风暴面前,谁的策略英明,谁的意志力强,谁能第一个跃出低谷,谁就能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红钢在次金融风暴中肯定是一个大赢家!(来源:红钢)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