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循环经济纪实

2009-01-05 08:03 来源: 我的钢铁

近年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高新技术作支撑,以严格管理作保障,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使一个风雨沧桑75载的老厂焕发了勃勃生机,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他们的不懈探索和自觉实践,为全社会展示了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广阔前景。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安排,目前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希望近年来太钢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的探索实践,能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

曾听一位前辈讲过去的事情:太原古城的西北部,曾有一方好景致。清澈的东涧河水在一泓大水塘稍稍休憩,缓缓流入汾河。与南十方院遥遥相对,红墙碧瓦的北十方院便坐落在水塘北坡,玲珑剔透的舍利宝塔铜铃叮当,常年伴随着芦苇荡中的蛙声和鸟鸣……

上世纪30年代,阎锡山在这里建起西北实业公司。当第一炉钢渣倾倒在大水塘里时,这方诱人的景致便开始了它的噩运。半个多世纪以来,十里钢城炼出了共和国第一炉硅钢、第一炉不锈钢、第一张热轧硅钢片……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然而,同时吐出的废渣、废水、废气、废酸,也在肆无忌惮地侵蚀着龙城的肌体。

1983年,“当代愚公”李双良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走出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累计搬走太钢堆积的废钢渣1000多万立方米,回收废钢142万吨,创收45523.07万元,盈利14377.86万元,节约治渣成本4.5亿元。这位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入保护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名录的老人,步履矫健地迈出了太钢循环经济的第一步。

■节能减排,启动绿色转型

2002年-2007年,太钢投入39亿元,实施76个节能减排项目。2002年与2007年相比,钢产量、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9倍、7.26倍,万元产值能耗、吨钢耗新水、吨钢烟粉尘排放量、吨钢COD排放量却分别降低了75.58%、66.72%、77.66%、95.60%。

李双良用满腔的心血和汗水,在寸草不生的渣山栽上了成荫的树木,也在太钢人心中播下了绿色的种子——循环经济理念在十里钢城悄然萌芽。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性产业,往往也是废气、废水、废渣、废酸的污染源头。传统工业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获取经济效益。而现代工业的发展理念,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太钢董事长李晓波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钢铁业间的竞争,既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更是对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竞争!”

上世纪80年代,太钢开始将“节约能耗、资源再利用”等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挖潜增效”活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降低,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郭俊才告诉记者:“投巨资、上设备大搞节能减排工程,不是赔本赚吆喝,也不是花钱做减法,而确实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进入新世纪,太钢根据现代循环经济理念,响亮地提出了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了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设备,并不是只循环,不经济。”郭俊才说:“事实上,太钢的各项指标近年来连创历史纪录,节能减排成为生产发展的重点,使太钢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备尝循环经济甜头的太钢人,开始从环节的、初级的探索,大步走向系统的、科技的实践。于是,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以高新技术作支撑,以严格管理作保障的循环经济,成为太钢争创世界一流的强劲动力。所有生产装备的升级换代,必须严格符合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大量世界顶级的环保设备,在这里首次实现科技集成发挥综合效应。同时,着重对各种资源和能源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利用改造和流程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升共赢。

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的试点企业,2002-2007年,太钢累计投入39亿元,实施76个节能减排项目,年可增加产值16.7亿元,增加效益5.5亿元;同时,累计淘汰落后炼焦能力130万吨、炼钢能力100万吨、轧钢能力90万吨。同2002年相比,2007年太钢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75.58%,吨钢耗新水下降了66.72%,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下降了77.66%,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了95.60%……主要节能降耗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2008年,太钢通过实施矿渣超细粉工程、2亿块粉煤灰标砖生产线、碳钢除尘灰和钢渣综合利用、不锈钢除尘灰综合利用、冷轧废混酸回收利用、冷轧硅钢盐酸回收利用、焦化水处理达标改造、乳化液集中处理、加工厂碳钢液态渣扬尘治理、加工厂不锈钢渣增加冷却能力等32个项目,努力尽快形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格局。

太钢党委书记杨海贵告诉记者:“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太钢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制胜法宝。”在全国5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对标挖潜十项主要钢铁产品制造成本中,太钢的铁水制造成本、普碳连铸坯制造成本、热轧中板制造成本、热连轧卷板制造成本居行业第一,一个绿色转型的现代化钢城呈现世人面前。

■循环经济,构筑绿色产业

“水、电、气、渣、酸”,是太钢人在节能减排战役中,攻坚克难的五个环节,并使这个环环相扣、有机运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

环节之一:水·分质循环利用形成“补充新水—工业用水—污水处理—替代新水”循环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吨钢消耗新水量2.54吨,达冶金行业最好水平,工业水重复利用率97.6%,达国内一流

水,龙城之脉,生命之源,钢铁工业的血液。然而,我们所处的却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173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拥有量的42%,全国人均拥有量的8.4%。偏偏耗水大户太钢地处城市上游,在吃掉相当于全市四分之一生活用水量的同时,大量污水的排放更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

为了让宝贵的水资源点点滴滴、物尽其用,太钢人扎扎实实地做起了文章。太钢供水厂生产技术科工业主管习桂平介绍:“降低新水消耗、实现污水零排放,要求水系统必须具备更加细化的功能,严格的分质给水,不仅有生活水、过滤水、软水、纯净水,而且还有中水、回用水等给水管网和水处理装备,分质使用,循环利用。”

在太钢退水渠出口处,记者看到,一道闸门把冶炼废水全部拦回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返回生产系统,既减少外排,又节约新水。近年来,太钢投资建成全国最大的膜法工业污水处理工程,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膜法水处理技术。通过技术改造,公司先后采用了干法熄焦、转炉煤气干式除尘等节水技术,各生产工序均设置了净循环水系统、浊循环水系统,采用水质稳定技术,适当提高循环系统水温,采用节水型的冷却塔;在供排水方面,严格分质给水,供水针对性强,实行严格的分流排放,有利于废水处理后回用。在中水技术上,淋浴、盥洗等生活废水进入水处理厂,经物理、化学、生化处理、消毒并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后,用于道路洒水、绿化、洗车等;对厂区周围部分区域内的生产污水、生活废水和地表雨排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工业生产用水或串接循环中水的补充,最终使排污点的周围区域废水得到了较好的再利用。

2008年10月,太钢关闭最后一口工业用水井,不再取用地下水。十年来,太钢产量翻了一番,吨钢消耗新水量却由23吨降至2008年10月份的2.54吨,吨钢耗新水量为冶金行业最低,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与企业生产用水矛盾。目前,太钢已实现“补充新水—工业用水—污水处理—替代新水”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6%以上,在全国冶金行业名列前茅,在取得良好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同时,为缺水地区钢铁业及其它高耗水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环节之二:气·二次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压差发电达到吨铁43千瓦时,回收转炉煤气达到吨钢116立方米,实现负能炼钢,回收蒸汽发电每年可节约动力煤约9万吨,推广蓄热式燃烧技术综合节能率超过30%

2008年,龙城太原二级以上好天气达到302天,实现大气环境保护的历史性突破。应当说,地处城市上风头的太钢全力减排、回收、利用废气功不可没。山西大学的一位环保自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如今西北风刮来,再也不是满城尽是灰颜色了!”

2008年以来,太钢陆续实施升级置换改造项目,以实现主体工艺装备的大型化、连续化、高效化,广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大量全球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或在这里率先使用,或在这里实现集成。其中,焦炉全部配备干熄焦装置;烧结机全部配备热废气回收及余热回收系统;高炉采用外燃式高风温热风炉,炉顶均配备均压煤气回收及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TRT),并采用全干法除尘;转炉将采用干法除尘,配备有汽化冷却装置,在回收转炉煤气的同时,加大蒸汽回收;轧钢加热炉配备汽化冷却装置,回收加热炉余热蒸汽。

太钢将焦化、高炉和转炉等工序产生的废气、余热等二次能源的管理和利用进行了重新规划,以建设环保节能型发电厂为龙头,收回煤气、蒸汽和余热等可再利用能源进行发电,并新建煤气锅炉和CCPP联合循环发电等新机组,使太钢的二次能源利用和管理走上了集中管理的道路。

太钢焦化厂以“异味闻不见,烟尘看不见,噪音听不见”而享誉业界。谈到节能减排的效益,能源环保部部长郭俊才如数家珍:“通过发展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技术,吨铁发电达到40千瓦时;通过发展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吨钢回收转炉煤气达到103立方米,实现了负能炼钢;通过实施余热利用技术,回收蒸汽量已占全公司蒸汽产量的36%,每年可节约动力煤约9万吨;通过推广蓄热式燃烧技术,不仅使低热值煤气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最大限度地回收烟气余热,减少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产生,综合节能率超过30%!”

由此,太钢的能源资源利用形成了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资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运行的闭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尽可能小的程度。

环节之三:电·减排开发利用高炉煤气放散由8%降到1%以下,年原煤消耗量由2002年的88万吨降到35万吨;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3700余吨

电,是钢铁工业的动脉,而燃烧动力煤发电排放的大量煤灰、粉尘、二氧化硫等祸及四方,令人苦不堪言。公司发电厂锅炉作业区作业长韩文斌说:“原来您一进电厂,白衬衣变成灰夹克,最大粉煤灰足有钢蹦儿那么大!”

2002年,两台20吨燃煤锅炉改为燃高炉煤气锅炉;2006年,新建两台130吨中温中压燃气锅炉;2007年,5号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2008年,4号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目前,太钢高炉煤气放散由8%降到1%以下,原煤消耗量由2002年的88万吨/年降到现在的35万吨/年;全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3700余吨。太钢发电厂党委副书记陈钢介绍:“即将投产的CCPP机组,每年可回收利用放散的高炉煤气10.16亿立方米,节约标煤14.19万吨,还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723吨!”

通过大力度的综合治理,如今的太钢实现了粉煤灰零排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2006年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加气砼砌块项目,生产新兴建材———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将过去的发电锅炉产粉煤灰作为主原料,生产出达到国家规定一等品质量标准的优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是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装备水平最好、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项目。同时,为水泥生产提供原料,生产粉煤灰水泥;含铁尘泥直接用于烧结配料,转炉污泥造球,返回转炉作造渣剂。

环节之四:酸·转化再生利用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艺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外排量12238吨。每年可再生浓硫酸18800吨、蒸汽43860吨,直接用于焦化等生产工序

不久前,太钢与奥地利安德里茨公司签订废混酸再生项目。项目经理、太钢供水厂厂长赵亚伟介绍:“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最成熟、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全的废混酸再生项目!”

以前,在轧钢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混酸采取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在此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石灰,而且会产生大量污泥运输和二次填埋成本。这样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实现循环经济的政策要求。

“废混酸再生项目的建成投产,可使太钢不锈钢酸洗系统产生的废混酸得到有效处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每年可减少氢氟酸的采购量1.5万吨,硝酸的采购量1.3万吨,石灰的消耗量可减少2.6万吨,酸污泥的处理量可减少5.5万吨。同时还可以回收金属氧化物铁、镍、铬7700吨,减少废水排放200万吨。”赵亚伟兴奋地告诉记者:“针对不锈钢废酸废水量大、污染物含量大、危害大、成分复杂变化大等特点,技术中心专门开发设计了废酸综合治理自动控制系统,有效保证了处理后的废酸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太钢冷轧厂防腐作业区作业长李晨耀认为:“废酸回收利用,减少了排放,再生了原料,降低了成本,效益是多方面的!”

此外,今年4月份投产的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程,是太钢为削减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太钢焦炉煤气脱硫、制酸工艺在国内大型钢厂尚属首例,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外排量12238吨。而脱硫后的酸气可生产98%浓硫酸18800吨/年,生产5.2MPa蒸汽43860吨/年,可直接用于焦化生产和其它生产工序。

环节之五:渣·有效综合利用用高炉渣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用钢渣生产钢铁冶炼溶剂,用电炉钢渣生产彩色水泥,用不锈钢渣开发专用肥料,用碳钢渣开发建材添加剂

20多年前,李双良治渣靠的是艰苦奋斗,用得是镐头、铁锹、小平车,钢渣被认为是损害环境的废物;

20多年后,太钢人治渣靠的是科技创新,用得是现代化车间、先进的流水线,钢渣被当成是挖掘利用的宝贝。

采访中,太钢加工厂排渣技术主管张君宝告诉记者:“由于产量的不断增加,产生的钢渣也越来越多。如何进一步提高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成为太钢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太钢新上项目时严格选用排渣量小的先进工艺,并通过全流程精料供应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多出产品、少排废渣;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千方百计将无法避免的固体废弃物吃干榨尽,充分利用。

在大量提取可回炉废钢再生产的基础上,太钢人用高炉渣作为水泥混合材料,生产矿渣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成本15至25元;用钢渣替代石灰石、白云石等资源作钢铁冶炼溶剂,以利用技术成熟、利用价值较高的高炉渣形式排出,用于生产钢渣水泥或作水泥掺合料,而电炉钢渣用于生产白水泥或彩色水泥。此外,他们引进技术利用不锈钢渣开发的高尔夫球场专用肥料、利用碳钢渣开发的建材速凝添加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向国际国内市场。

渣山成为太钢的“第二矿山”,治渣治出了一条环保产业化之路,成为太钢环保的第一个里程碑。目前,太钢渣场实现废渣分类倾倒,引进国际先进钢渣处理技术,新建了不锈钢渣冷却车间、不锈钢渣处理线、碳钢渣处理线,采用磁选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废渣的全部有效回收利用,并向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

■科学发展,锻造绿色钢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太钢狠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体现出三大鲜明特征:一是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二是以高新技术作支撑,三是以严格管理作保障。

特征之一:以科学理论作指导,明确绿色发展的内涵目标。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太钢打造绿色钢城的指导思想。

太钢董事长李晓波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的演讲中指出:“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体现在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不断追求上,越来越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上。钢铁工业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和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钢铁工业,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应当站在责任和使命的高度认识自己,使自己既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下决心摘掉浪费大户、污染大户的帽子,切实改变钢铁企业烟熏火烤的传统形象,使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绿色工厂!”

太钢认为,钢铁工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大户的特征,决定其是最具发展循环经济潜力的产业。现代钢铁企业已经是集钢铁产品制造、生产过程能源转换及回收利用和社会废弃物的消纳处理三大功能于一体。按照现代钢铁流程,一个规模化生产的现代钢厂,生产过程的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全面回收后,可支撑一个数百万千瓦的发电机组的运行,所发电除满足钢厂自用外,还可外供;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含铁部分回收自用外,其余可满足一个年产数百万吨的水泥厂的全部原料需求,大幅度提高水泥产品的质量;钢铁产品消费完成后,可回收利用,作为废钢重新投入钢铁生产。同时,社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塑料制品、废旧轮胎等,也可以利用钢铁生产过程进行消纳处理。这样,钢厂就成为具有显著循环经济特点的绿色企业。

于是,太钢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内涵和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加速淘汰落后,创新工艺流程,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生产高效、环境清洁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资源消耗最低、污染物排放最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使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成为太钢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把太钢建设成为冶金行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示范工厂。“十一五”期间,太钢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是: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5%,吨钢新水消耗下降65%;吨钢烟粉尘排放总量下降75%,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2%,吨钢COD排放下降95%;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

特征之二:以高新技术作支撑,实现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开发绿色钢铁生产技术、采用绿色制造工艺生产绿色产品,进一步提高成品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太钢打造绿色钢城的支撑体系。

一是以先进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源头彻底治理。近年来,太钢先后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能110多万吨,上马了冶炼废水处理、焦炉除尘、发电锅炉除尘等30多个重点环保项目,包括全国最大的膜法水处理工程、全国首个不锈钢挡风抑尘墙等,从而在源头上有力地遏制了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

二是以技术进步优化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太钢全流程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实施了从矿粉运输、扬尘抑制到高炉喷煤、连铸、连轧转炉煤气回收、高炉煤气余压发电和锅炉燃用高炉煤气等一批重大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各种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

三是以科技创新打造绿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型钢材。我国经济粗放型发展特征十分明显。提高钢材强度和使用寿命,降低钢材使用数量和使用效率,是钢铁企业的重大责任。不锈钢因其具有的寿命长、可减少用量、可重复使用、可百分之百回收等特征被称作“绿色环保材料”。同时,他们树立“提高成品率,就是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减少废渣、废水、废气、废酸等工业废弃物的产生。

特征之三:以严格管理作保障,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较

坚持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是太钢打造绿色钢城的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近年来,太钢在建立品种、质量、成本、效率、服务等对标指标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对标指标体系。现在,太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设立由公司级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指标10项,分厂工序指标35项,并逐级进行指标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了对全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围绕绿色发展战略指标,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强化日常管理和监控。同时,通过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通过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战略实施走上规模化、系统化、程序化轨道。

三是强化绿色发展目标的考核。太钢将绿色发展战略各项指标纳入各单位和部门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实现了与各单位的经济利益的紧密挂钩。仅2007年全年累计考核金额就达到2136万元,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和全员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了齐心协力推进绿色发展战略的生动局面。

“这里原来是我们车间,现在成了一片绿地,就像在公园里!”

“闻不到异味,看不到烟尘,听不到噪音,焦化厂再也不点天灯啦!”

“听说还有白天鹅飞来呢……”

故地重游的退休职工们由衷地感叹企业难以置信的变化。公司全体员工充满信心,沿着科学发展之路,全力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太钢的明天会更好!(来源:太原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