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钢2009年上半年生产综述

2009-08-03 11:00 来源: 我的钢铁

2009年上半年日照钢铁本着“保安全,稳运行,降成本”为指导思想,结合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稳定有序的推进各项工作,上半年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9名,进行全国前十大钢铁公司之列,取得了令同行业羡慕的成绩。

上半年完成铁产量同比增长10.86%;钢产量同比增长10.09%;材产量同比20.87%;发电同比增长0.43%。

由于建设基本完工,公司的产能布局更趋合理。铁前系统烧结和球团的产能足以保证钢铁原料结构变化需求,炼铁和炼钢产能基本匹配,轧材产能大于炼钢,水钢渣处理厂和动力厂也具备了全面处理公司钢渣、水渣和煤气的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持续循环的供应链,实现了料大于铁,钢等于铁,材大于钢的良好局面,为公司产能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产管理上,通过对标找差距,挖潜增效益,由生产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分别对铁前、炼钢、动力、轧钢进行攻关,收效显著。从上半年生产情况看,1、2月份各单位产量普遍偏低,主要是公司根据市场情况集中安排了检修工作,其中炼铁3号和1号高炉分列在2月15日和2月23日才完成大修,炼钢6座转炉进行了炉役周转检修,同时轧钢系统的4条生产线也同步进行了年度检修。水钢渣处理厂的微粉磨机因受季节影响,限量停机。随着市场情况好转,3月份开始逐步放量,铁、钢、材产量同步过百万吨!

烧结厂上半年1月份在原燃料库存严重紧张情况下,通过周密的生产组织,度过了年初的困难。最紧张的时期原料仅够不足3天的库存,燃料不足1天的库存。在此艰巨条件下,实现了单品种矿粉配料,以煤代焦等生产工艺调整。

随着巴西精粉的进场,球团1号线、2号线分别于3月23日和5月26日复产。由于进场的原料只有巴西精粉,而纯巴西精粉造球目前全行业也没有成熟的工艺,烧结厂大胆探索,配加转炉污泥,彻底改善了造球性能,提产了球团转鼓强度。

炼铁厂上半年本着“安全第一,成本优先”的原则组织生产,由追求高产转向追求低成本,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效益。2月下旬炼铁厂对炉料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高炉果断提高块矿入炉比例,平均块矿比例达到23%,个别高炉甚至达到30%,低成本的炉料结构为低成本的铁水提供了保障。从4月份开始,炼铁厂通过对标工作,开始提高煤比,由年初的140g/t,提高到现在的195kg/t,燃料比由2008年的554kg/t降低到2009年的552kg/t,6月份又开始以喷吹溶剂代替喷吹煤粉的大胆创新,为同行业首创,效益十分明显。在做好高炉生产的同时,狠抓原料厂管理。6月底已经实现外购焦炭100%直卸火车受料槽,节约了大量的机具费用。由于炼铁降本工作突出,给全公司带来了成本优势。

由于钢轧系统是公司利润的最终体现,2009年上半年在钢轧生产组织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实行零产品库存管理,实现了由月度排产向日排产的转变,快速反映机制的建立,为公司在金融危机下争取了先机,赢得了市场,创造了效益。

根据市场的要求,彻底实现了零库存、日计划的灵活生产组织模式,多批次、小批量、快速更换钢种规格,此模式对炼钢、轧钢的生产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轧钢产能大于炼钢,轧钢厂采取避峰作业模式,同时关停多余加热炉,最大限度的降低峰时电量,为公司节约电费。由于轧钢产能大于炼钢,轧钢厂采取避峰作业模式,同时关停多余加热炉,最大限度的降低峰时电量,为公司节约电费。

H型钢厂、棒材厂和高线厂在过钢后,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全部消化了第一炼钢厂的钢坯,长材、盘卷的效益优势得到全面收获,为实现公司的产能布局和利益最大化要求,带钢厂生产规格做了较大调整,由2008年的宽、厚规格转向2009年的窄、薄规格,带钢厂积极应对,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并且最高产量由日产7000吨增至10000吨,充分体现了灵活多变的快速反应能力。

动力厂在生产保障上狠下功夫,面对千万吨钢铁企业的风、水、电、气保障需求的艰巨任务,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实现了充足、安全、及时、稳定供应。动力发电积极应对由于炼铁燃料比下降和轧钢增产带来的煤气发电量不足,深挖内部潜力,规范外部消耗,2009年上半年发电量仍有小幅增加。

水钢渣处理厂克服新项目投产需不断进行完善等种种不利因素,确保销售所炼铁、炼钢水渣、钢渣运输和回收加工,成为公司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也成为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2009年上半年通过广大员工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内部降本6.6亿元的骄人成绩,而且,通过管理的不断深化,逐步将日钢打造成为安全控制有力、生产稳定可控、物流通畅有序的钢铁行业标兵。(来源:日钢)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