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打造世界级企业集团

2009-09-29 08:14 来源: 我的钢铁

武钢集团(以下简称“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建成投产。武钢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随着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以应对全球竞争的计划逐步实施,近几年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武钢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在建国六十周年来临之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接受了新浪财经的独家访谈,对武钢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武钢未来在全球竞争中的宏伟规划以及影响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作了深入全面的阐述。

三次创业:开创引进技术先河

武钢从1953年筹建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艰辛的发展过程,钢铁产量从刚开始的150万吨发展到现在3000万吨,从1958年投产到现在,武钢已经生产两亿多吨钢材,纳税近700多个亿,相当于国家投资武钢的10倍。职工的生活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回顾武钢50年发展历程,因其作为中国钢铁工业一员感到光荣。国家大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给了企业很好的发展空间,没有共和国的发展,也就没有武钢的发展。

武钢发展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筹建到1954年、1955年以后正式破土动工,到1958年9月13号投产,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解放初全国就几十万吨钢,现在全国是六七亿吨钢,完全不可比。钢铁是基础工业,当时中国的枪炮没有钢铁做,“一五规划”很多项目需要钢铁,毛主席、党中央提出“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那时东北老基地鞍钢还有一点钢铁,中南是汉阳铁厂,上十万吨,很少,南方几乎没有。当时钢铁的发展完全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所以武钢一投产就是150、200万吨,起点很高,由苏联专家援助,对国家、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非常重要。同时四面八方支援武钢,鞍钢以及全国的很多人才都到武钢来,包括很多军人转业、干部转业,第三任、第四任总裁就是部队的师级领导转到地方。武钢是国家投资的、全国人民支援的。武钢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工业起步阶段时国家的英明决策,所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伸到1994年前。

1974年文革后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装配,批准了武钢“零七工程”,投资40亿人民币,建设三厂一车间,包括全国都没有的热轧厂,还有冷轧,轧机的宽度是1.7米,工程代号叫“零七工程”,生产汽车板、家电板、硅钢片以及适用变压器、电机、飞机铁芯等重要高端品种、高质量和国家建设需要的一些技术材料。从那时到2004年、2005年是武钢第二个创业时期,是很重要的关键时期。从“零七工程”以后,中国打破封锁,开放国门,武钢率先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加速发展后,钢铁行业才有了别的很多援助,用冶金部老部长的一句话说,武钢“零七工程”的建设,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引进国外装备和技术的先河,应该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第三个阶段,是最近几年,从2005年以来,中国钢产量逐渐达到4亿吨、5亿吨、6亿吨,武钢在这个时候该怎样发展?2005年以来,武钢强调技术改造,“十一五计划”中要求把所有的装备中该改造更新的,按照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品质要求等全部改造更新,落后的全部淘汰,花了几百个亿,用四到五年时间基本改完。另外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把湖北比较大的钢铁企业鄂钢用资产划拨的形式归入武钢,武钢是中央国企,鄂钢是地方国企,把鄂钢50亿资产划给武钢,交给武钢管理,这种灵活重组,使鄂钢得到了新生,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技术进步加快了,产业升级了,落后的技术淘汰了。鄂钢经过这几年发展,规模从200万吨接近400万吨,品种占比从百分之十几提高到30-40%,地方税收和职工收入也增加。重组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拉动。重组鄂钢后,武钢又对昆明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昆钢”)进行联合重组,成为昆钢主业的控股股东,武钢进入后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把他的股份买过来,现在发展比较好,对机构作了调整,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对产品更新开发,还做了发展规划,确定了改造项目,下一步可能把昆钢从昆明安宁市这个花园城市的老区搬到城外去,产能不扩大,但是要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正在做。当地政府和昆钢的职工也是很满意的。重组柳钢以后,与广西共同建设武钢广西第一个临海钢铁基地,这对武钢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几个重组增加了武钢产能两千多万吨,现在武钢产能达到三千万吨,广西临海基地前期启动工作已经获批,最后科研报告审批由于金融危机停止下来,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明显暂时不能启动。随着国家建设发展,相信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会启动这个项目,到那时,武钢可能会有五千到六千万吨的规模,都是很优异的品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钢把三个阶段称为三次创业。1958年是第一次创业,1974年是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从无到有,第二次创业把武钢的产品质量提升到很高的档次,技术突飞猛进。第三次创业从规模上和跨度上,已经跨越了省市,并且提出在技术、产品、安全环保、管理四个方面达到国际一流。

三次创业的个人印象:令人震撼

50年代我还在上学。那时武钢的建设者来自全国,首先是工作,其次是生活。建设者在临时搭建的一些很简陋的房子生活,很艰辛,和共和国的发展一样,武钢从无到有,一穷二白起家。30万大军在长江边一个荒山上开始建设,让人震撼。

我70年代进入武钢,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十多年在炼钢厂工作,做技术员,做车间主任,有的时候工作没有干完,都不能下班,比如炼钢炉子的职工到下班的时候必须将炼出的钢铲完,铲一两个小时,再下班走,一分钱奖金没有,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非常强。上班也没有空调,都是一个很大的鼓风机放在楼前,把衣服敞开吹一吹。汽水都是盐汽水,像啤酒瓶这么长,咬开,直接往肚子里灌。下班以后,裤腿都成白帆布,裤子到第二天上班都是硬的,但还要套上去,因为裤子就两套,另一套还没有领回来,还得穿着这套,自个把它揉软了。就那么艰苦,但没有一个职工流动走掉,很少有人迟到违规,纪律性很强。工人非常朴素,没有钱多钱少的问题。那个时候二级工的工资39.56元,三级工高一点点,那时候钱值钱,但这些钱也很少,只够养家糊口的。那个时候给我印象很深,产业工人的精神状况,对国家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完全不一样,而自己没有什么物质待遇,劳动强度那么大,这让大学毕业的我感触很深。我在那里无话可说,跟他们融在一块,深深感觉到他们对我的影响。我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

2000年以后,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钢铁也不例外。以前用十年时间仍在几千万吨徘徊,2000年以后,几乎是以几千万吨,也就是10%到12%的速度增长,一下子从1998年以后一亿吨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六、七亿吨。这个增长速度显示了科技的力量是巨大的。1958年搞大跃进,砸锅卖铁,也就几百万、上千万吨钢,现在不用谁强调,靠科技推动,很快就上去了,这给我印象也很深。

企业文化:炼出来的都是一流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内涵。武钢企业文化应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也是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认识、提高的过程。武钢的企业文化可以用16字概括:“以人为本,体系完备,特色鲜明,融入实践。”

企业文化有质量文化、安全文化、环境文化、职工理想文化等多种。武钢的产品质量文化是“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武钢的生命”,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精神和一种做法,这种精神就是保证炼出来的都是一流钢,成分、硬度等标准天天一样、般般一样。还有三个“不”,“不能让一吨不合格的原料进厂,不能让一吨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下游,不能让一吨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把质量的文化变成具体的做法和一种精神。还有“两化”,“管理规范化”和“操作标准化”,不要搞五花八门。还有严格管理,像柳钢提出的“不为错误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法”。

武钢还有厂歌,原来只针对武钢,后来做了修改,去年重新谱曲,名字叫做《钢铁颂》,歌曲很悠扬,请阎维文来唱过一次,阎维文唱得振奋人心,后来一开职工大会,就唱厂歌。

武钢的企业使命是争创新型的企业先锋,铸造钢铁强国的脊梁,当现代文明的创造者,做和谐社会的实践者。

三大责任是最深体会

国企和其他企业的根本区别,是在于它的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甚至政治责任。武钢十几万职工,无论何种改革,不允许一个职工流到社会上或交给政府,既要改革,还要保证稳定。

三条责任必须要认真履行,一点不能含糊。比如政治责任,作为一个国企,你要发展,不能让它亏损,作为一个国企,你上缴国家税收要到位,作为一个国企,国家产业政策必须要执行。第二个是经济效益,武钢的发展应该比一般的企业要快很多,从2004年800多万吨到现在三千多万吨,并且不仅是一个数量的发展,而且是质的提高。职工工资从2004年底二万多到现在五万多块,大大提高。第三,对社会的责任,没有把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负担推向社会,而是自己消化,同时对社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一些投入,比如建立深加工基地,在地方投资一些经济发展的项目,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等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对地方发展也很重要。这三大责任,我认为是国企最重要的,这与外企、民企完全不同的,这是我这几年最深的体会。

国企发展了,国家经济会更加雄厚,国力也会增强。回顾武钢发展历程,感觉到作为国企身负的责任重大,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任重道远,但是武钢的干部职工会一起面对国内外好的和不好的形势,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

武钢是在发展,是挺着,撑着,因为你不发展,企业没有出路,不改革,更没有出路。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都是这样。所以武钢在内部深化改革,严格管理,对外不断地走发展之路,包括加大联合重组。

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上,武钢应该是走在前面的,还比较成功。鄂钢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划拨给武钢的,虽然后来武钢拿钱去改造,但是重组的成本低,划拨过来资产很完整,武钢来管理它,很成功。昆钢是武钢拿一部分资金参与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就够了,武钢不参与昆钢的副业,只参与钢铁那块,两家合作很好。对柳钢的联合重组是另外一种方式,武钢用350亿人民币,柳钢用90多亿资产,成立一家公司,武钢控股80%。武钢打进的资金柳钢不能动,这些资金用在临海的防城港项目,非常成功。这些都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来投资,但不改革,不发展,是没有出路的。武钢自身不是不艰难,是很艰难,只是没有说。

70年代引进了国外技术,武钢可能更早地体会到科技产生生产力的巨大效益,从那以后,武钢的领导决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把质量效果放在第一位,科技成为重要的推动力。

海外寻矿

我们在很多地方的矿石枯竭了,武钢每年几百万吨矿石,85%靠进口,海外投资几乎没有。

最近几年武钢一直寻求矿石开发,近两年有重大突破,武钢收购了加拿大CLM铁矿石公司部分股权,现在股票已经赚了大概三、四个亿,双方会共同开发矿山。另外,在南澳有两个矿山,在巴西有一个矿山,正在进行相关工作。这几个矿山对武钢资源保障有重要作用,也会抵制国际矿石商的垄断。

效益受行业产量影响

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共有66个产钢国,从去年金融危机到现在,有65个国家都是减产的,减产幅度高的达到50%以上,低的达到20-30%。但中国不减反升,其中中小钢铁企业大幅度地上升,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产量是下降的。主要还是国家拉动内需的巨大作用,拉动内需里重要的基础建设,拉动螺纹钢(3659,-168.00,-4.39%)、长材的需求,板材方面,由于造船、家电上不去,所以需求上不来。

照6、7月份的钢铁生产速度,中国钢铁产量今年将达到6亿吨,而全球钢产量是12亿多吨,中国的钢铁产量有些不正常,会把钢铁企业全部效益压下去,非常惨重。这件事的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经济的拉动,把其他行业带动了,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钢铁行业上,可能该淘汰的一部分中小钢铁企业还在继续生产,而该发展的优势板材,像武钢、宝钢的产品反而受到限制。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在不断地发展中,在经济危机复苏以后,来逐步调整。

战略远景:世界级企业集团

武钢的战略远景是建立钢铁名牌基地,跻身世界五百强行列,成为有较强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世界级企业集团。

明年武钢应该进世界五百强,去年收入是1200多个亿,没有把柳钢算进去,明年算进去后产能达到三千多万吨,到2015年以后,年产量可能达到五千万吨以上。

除了钢铁以外,非钢产业要达到30%以上,这将是很大的改变,武钢将建成自主能力较强、竞争能力较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铁矿石谈判:未来中国一个价

最近15年,中国铁矿石谈判都不是很顺利。原因有两条:第一条,中国钢产量每年大幅度增长,产能过剩,造成矿石需求一年比一年多。现在一吨矿石生产不了一吨铁,要1.6吨矿石生产一吨铁,中国按5亿吨钢铁算,可能需要接近8亿多吨的铁矿石,而中国50%的铁矿石都要从国外买进,国内的矿石只能供应50%的需求。得从国外购买4亿吨铁矿石,需求量太大。第二个原因,国际矿石商特别是三家大矿石商处于垄断地位,左右了价格。他们的价格决定了整个国际市场的矿石价格,所以不论中国、欧洲、日本,都和他们谈判,定一个价格。每次中国谈的时候,可能刚到低谷的价格马上上去了,别的矿石商一块把价格提上去了,一年比一年高,2005年、2006年、2007年,年年都涨,涨到去年六七月份相当于一吨矿石200美金,而它们的矿石成本即开采成本和到港成本,不到30美金,整个是暴利,但是中国有大量的需求。日本抵制了,韩国抵制了,欧洲抵制了,为什么我们不抵制它呢?因为他们谈判是一个口,一个声音。日本每年进口几千万吨矿石,谈判的效果很好。为什么?日本只有三个大钢铁厂,龙头老大是新日铁,对于不听话的同业,龙头老大会制裁它。韩国浦项制铁最大,米塔尔去了欧洲以后,成为老大,他们说的话能算话。中国则有上千家钢铁企业,中央企业只有两三家,其他都是各个省市的企业,还有民营企业,谁也指挥不了谁。国营的五矿、中钢,还有其他民营商,大量采购进来,再倒卖。而商务部也是投鼠忌器,担心世贸组织说你违反WTO的规则,搞统一限制。采购商搞代理制,代理收3%,应不能倒卖。国家也是碰到关键时期,很难集中几家来对口。现在国家要求提高职能度,加强联合重组,也是这么来的。

说到今年的铁矿石谈判,我个人认为,今年谈判在政府支持下,目前这个结果应该是比较好的,更好的结果没有了。因为这个结果比日本人的价格要低,当时日本人的价格定了以后,为什么中国企业不跟,因为当时中国的沿江和沿海囤积了七千万铁矿石,日本谈好的价格比那七千万吨铁矿石高出9美金,我们只要一接受,这七千万吨铁矿石冲到中国来,矿石商每吨要赚9美金,中国怎么可能接受呢?再加上中国每年有四亿吨铁矿石进口量,日本只有几千万吨,中国的话语权必须要自己说了算。这次谈判除了价格降低了以外,还有一个成果,将来中国会有一个中国地区价格,不是日本价,我不跟他的。因为中国的买卖最大,凡是卖给中国的矿石,必须一个价,不管是哪一个企业买,中国任何一个企业买你的矿石都是一个价,这是最大的成功。

现在每家钢铁企业都是先跟矿石商定一个价,但协议上会约定最终以中国谈判的价为准来结算,不影响中国钢铁企业的矿石交易。(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