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提升管理效益 加快创新发展

——公司2009至2010年度管理现代化成果亮点简评

2010-06-23 11:12 来源: 我的钢铁

根据公司《关于申报2010年包钢(集团)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通知》要求,经过总结创新管理实践,白云铁矿等27家厂矿、职能部处申报2010年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共计109项成果项目。集团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的管理专家对申报成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评审,其中78项成果通过初审,进入专家复评。申报成果项目多,涵盖管理内容广,质量稳步提升是今年成果的突出特点,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管理与创新取得突破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导下,稀土院在实施专利战略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及推广运用专利发明技术方面取得创新突破。稀土院建立专职机构,加强稀土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管理与创新工作,建立科研人员申报技术专利、维护专利知识产权和专利资产评估与推广运用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推动了科研人员发明创造及技术产业化的热情,使稀土技术专利及运用转化在国内稀土行业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至2009年,稀土院申请技术专利11项,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如发明专利“稀土中间合金制备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的方法”、“一种钕铁硼氢粉碎的柔性加工方法”等都已获得应用。同时,成功实现产业化专利技术主要有:大型稀土熔盐电解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的研究及运用,在包头瑞鑫稀土金属材料股份公司已形成年生产8000吨金属钕的能力,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还有高性能钕铁硼生产工艺技术和荧光级氧化铕生产工艺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

二、通过争创名优产品,打造品牌,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使一轧厂走出一条“抓质量、树品牌、占市场、创效益”的生存发展之路

三年来,一轧厂通过“深化产品结构调整,打造带钢名牌产品”,不断拓宽产品品种,以开发高质量的超薄带钢,实现产品结构升级,一改被动局面,走出一条“抓质量、树品牌、占市场、创效益”的生存发展新路,成为公司结构调整持续发展,并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新标杆。在创建品牌产品中,一轧厂牢固树立“高质量、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的争创品牌意识,通过新产品开发,强化实物质量,加强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等措施,在市场中树立起新形象,增强了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以2009年为例,该厂全年生产优质钢8.91万吨,占全年轧制总量的14.08%;生产薄规格产品10.47万吨,占轧制总量的16.54%;优钢薄带产量上升到总产量的30.6%,提高经济效益187万元,真正成为效益型的支柱产品。

三、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公司钢材品种多、规格齐全、调剂余地大的优势,优化排产,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成为生产、销售和资金结算协同运作的突出亮点

2009年,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各品种的价格、效益差别大,各种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给公司生产组织与销售带来许多困难。公司生产部、销售公司和计划财务部在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发挥协同优势,在生产钢大于铁、材大于钢和原料资源不足的条件下,精心组织,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组织效益好、名优产品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优先排产,重点保证生产品种的盈利能力和及时交货,严格限制效益差的品种生产,使生产品种、产量规模和成本效益达到较好的均衡状态。通过减少轨梁重复材,确保百米钢轨生产,调整无缝产品结构,增加板材品种产量,实现降低轧钢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一年多的协同运作,使公司生产组织管理得到优化,初步积累了经验。在今年1至2月的优化排产实践中,为公司创造效益1.23亿元。

四、搭建平台,畅通通道,专业技术职务新序列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取得新的实效

为稳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司党委组织部(人事部)试点开展专业技术职务新序列创新实践,使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逐步向岗位管理转变,通过实施新的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激发了技术人员创新和工作的热情,提升了岗位绩效薪酬,从过去的因人设岗改变为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使专业技术人才的通道真正畅通,从制度上减少或杜绝企业“官本位”的思想影响。白云铁矿作为试点单位,新的技术职务序列在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中反响很大,许多受聘者的地位得到提升,心气顺、干劲足。在2009年重点科研、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立项中,数量大增,由2008年的43项上升到82项;科技论文也由过去的年度10余篇一跃升为74篇;降本增效年创效益101万元;许多受聘技术人员下现场的时间多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正在公司形成。

五、实现能源计量网络管理和实施在线数据处理,是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应对事故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

作为自治区重点节能降耗单位,如何改变公司能耗的粗放式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直受到公司的高度关注。计量处建立能源计量网络,促进公司节能减排的创新实践,大幅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彻底改变过去的人工计量管理模式,为公司提供及时在线的准确数据,对于调整能源消耗、监控重点单位的能耗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改造传统计量设备,分步建立数据采集站,将网络数据传输到能源数据监控中心处理、存储、显示和实时发布,最终实现能源计量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为公司计量考核与实施ERP项目奠定能源计量数据基础。

六、加强煤气系统管理,减少损失,降低放散,是公司开展节能降耗和降低成本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保障煤气供需动态平衡对于实现公司生产和减排目标具有双重意义

燃气厂结合降低煤气放散,提高转炉煤气利用率,不断完善和强化煤气综合利用管理制度,改变三种煤气配比方式,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加强管理岗位、调度、总调和用户的联系,提高协同能力,分析煤气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使转炉煤气回收水平显著提高,解决了焦炉煤气的供需不平衡问题,综合效益比较突出。2009年吨钢转炉煤气回收比2008年提高37立方米,实现回收效益4324万元;焦炉煤气放散率比2008年下降0.57%,创效益504万元;高炉煤气放散率比2008年降低1.91%,直接经济效益1422万元。2009年实现煤气减排效益合计7057万元。

七、节能降耗增效益,良性循环促发展

焦化厂运用对标管理降低干熄焦和焦炉煤气运行成本的实践活动值得借鉴。随着干熄焦生产的稳定和公司的需要,降低干熄焦能源消耗成本、维护检修费用成为焦化厂亟待解决的迫切难题。通过抓住干熄焦运行主线的关键点、整合车间软硬环境、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发挥一线职工的才智、采用合理化建议等,降低设备故障率,加强设备管理维护,实现单套干熄焦设备20个月年修一次;通过节水、节电等措施降低费用200多万元;建立与行业和先进水平层层对标的目标责任制,确保重点突出、指标明确、落实到位,使车间班组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指标。实践证明,只有抓住对标这个“牛鼻子”,节能降耗才能见实效。

八、需要深化体系运行管理,提高其有效性,才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在技术质量部创新体系的持续改进中得到充分验证

技术质量部针对影响体系有效性的管理细节,创新体系运行管理模式,深化体系运行管理,从管理目标、文件的实用性、内审员的素质等方面,不断完善体系内容,寻找环节存在问题,加强内审员培训,发挥内审和管理评审对体系的改进作用,把专项审核纳入内审中,提高对受控部门体系运行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公司2009年体系运行保持了较好的状态,认证公司给予较高的评价,确保了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主要管理目标的实现。

纵观公司的管理创新成果,既有实践成效,也凸显创新中的不足与差距,带来以下启示和思考:

1、创新实践要紧密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要注重实践的系统思考、全面变革和整体提升。这在国内先进创新成果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可以通过战略统领、全局贯通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平台建设或通过流程、制度、标准的协调整合来实现。所有这些路径均是有效的,值得在创新实践中选择。可见,消化、吸收先进成果的经验是目前公司创新工作中需要加强的重要内容。

2、风险与内控管理在公司创新中仍属空白,应当引起公司的高度关注。一个企业成熟与否,风险与内控体系是否健全是个主要标志。国内许多先进企业建立了“效益、效率和风险平衡”的风险控制理念,开发资源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以减少外在市场的运营风险。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风险与控制的管理研究与实践,这也是公司企业管理年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3、创新人才匮乏,成果实践质量亟待提高。公司要加快培养和稳定创新型管理人才。在推行专业技术职务序列工作中,不能忽视管理岗位的技术作用。许多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者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单纯的技术管理不可替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使用待遇问题应当上升到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4、要加强对公司创新管理工作的引导、督促和推进工作。目前,各单位创新管理工作不平衡,一些单位创新进取责任不强,成果实践脱离管理实际,以技术代管理的项目仍很普遍。创新管理工作亟待改进,学习交流是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在改进中引起重视。(来源:包钢日报)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