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湛江港项目踩红线 成扩张步伐真实写照

2010-08-23 07:30 来源: 我的钢铁

未批先建,考验钢铁业调控底线,宝钢涉嫌违规上马湛江港钢铁项目背后,是其期望占据中国钢铁业绝对霸主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是国内钢铁业“跑马圈地”处于关键时期的真实写照。

在国家严格调控钢铁行业产能的当口,未经批准私自扩大产能的情况不断涌现,《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近日获悉,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钢集团”)主导的湛江港钢铁项目(下称“宝钢湛江港项目”)已在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开建。

“宝钢湛江港项目已经'出铁’了。”一位接近宝钢湛江港项目的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所谓出铁是一种行业惯常用语,具体是指通过高炉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和铁矿等)经过冶炼出铁水。在钢铁业,高炉出铁即意味着钢厂已经开工生产,铁水通过铁水罐运至炼钢厂,炼钢的设备将铁水和辅料等生产出钢制品。

但是,钢铁业新增产能需要通过国家发改委颁发项目建设批文,业界俗称“准生证”,宝钢湛江港项目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准生证”。上述知情人士说,宝钢湛江港项目的发改委批文尚未获得。

发改委网站并没有关于宝钢湛江港项目最终获批的内容。此前有媒体报道该项目审批进度,称发改委已经完成起草该项目批文的工作,尚需国务院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成行。

宝钢急了

宝钢湛江港项目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在完成了前期所有准备工作后,直到现在,该项目的开建都没有获得正式批准。可以说,湛江钢铁项目仍处在前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论证中。

此前,宝钢集团一度希望借力重组实现产能扩张,湛江港项目并非唯一的寄托。但“长协矿”的变化扰乱了宝钢集团原本按部就班的重组计划。

所谓“长协矿”是指钢铁企业与铁矿石供应商签订的长期铁矿石供应协议,由各国市场份额最大的钢铁企业代表本国钢铁企业与铁矿石供应商一年一签。近些年长协矿价格低于现货市场价格,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获得更大“长协矿”份额。

在“长协矿”原有规则破产前,宝钢集团对重组不力并不感到着急,这主要是因为,宝钢集团由于拥有最大“长协矿”份额,铁矿石成本远低于其它通过现货市场购买铁矿石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钢铁业,这成为其重组其它钢铁企业的有力砝码。

宝钢集团的底气源于其与生俱来的优势,由于其是最早践行“港口型钢铁企业”(即利用接近码头优势,通过进口铁矿石生产钢材),加之其规模优势,宝钢集团一直是国内钢铁企业与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代表。

但至2010年年初,处于垄断地位的铁矿石供应商强势将“长协矿”制度进行改革,其价格与现货市场挂钩,原有“长协矿”与现货市场价格差距逐渐缩小。

其后,国内钢铁价格波动剧烈,几度降价使得钢铁产品价格逼近诸多钢铁企业成本价,全行业亏损一触即发。

钢铁企业清楚这是一场比拼实力和耐力的竞赛:谁在毛利率下降的行业背景下,能够通过做大规模、并有足够财力支撑到行业毛利率上升阶段——这样的钢铁企业是最后赢家。

在国内,由于钢铁业产能过剩,新增产能需要发改委严格的审批,进展艰难且缓慢;通过并购重组也并非易事。

2009年,宝钢集团退出其和邯郸钢铁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邯宝钢铁有限公司(下称“邯宝钢铁”)。

2007年5月,宝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签订了共同建设发展邯钢新区合作协议,双方合资组建邯宝钢铁,各占50%股权,总投资193.68亿元,建设460万吨钢的精品板材基地。

由于无法确定宝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在合资中谁处于主导地位,合资公司诸多公司无法顺利开展,宝钢集团在苦撑两年后,终于宣布这次并购的失败。

期间虽有宝钢集团拟并购包钢集团、沙钢集团等,但宝钢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目前仅存八一钢铁集团一宗。

此时,宝钢集团要在“乱局”中突围,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自建扩大产能,尽快结束全行业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

宝钢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目前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2009年,宝钢集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当年,宝钢集团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宝钢集团主业产品线多以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其中板材市场占据国内板材市场主导地位。

新建扩张

在品尝并购苦果之后,宝钢集团并没有停止扩张步伐,而是改变了扩张路径——从并购转为自主新建。

宝钢集团将目光瞄准湛江,此地拥有优良港口资源,成本优势突出。

宝钢集团的野心是复制一个宝钢集团——先让湛江港获得发改委的500万吨“准生证”,然后再逐步扩大项目的产能,宝钢集团的计划是2000万吨,最终目标或达到3000万吨,这与目前宝钢集团的总产能接近。

宝钢湛江港项目早在2008年3月就获得了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批文,但并未获得监管层最终批文。虽然项目已经进行前期的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两个5000吨级综合干散货卸船泊位、一个5000吨级球团装船泊位的码头等设施,最近的实质进展是2009年9月底,湛江龙腾物流球团矿专案热负荷联动试车成功,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球团生产线,为宝钢湛江港项目提供原材料。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下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2009年曾公开表示,建议三年之内不再批准新建钢铁项目。

宝钢集团旗下子公司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也承认,国家对钢铁产业产能抑制的政策可能会对目前宝钢正在准备的湛江钢铁项目产生影响。

发改委意见至关重要,核准报告是发改委颁布批文的重要根据之一。按照规定,发改委核准湛江港项目的五大要件包括:完成广东钢铁产业的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环评、海域使用以及土地预审。当上述条件同时满足后形成核准报告书。

后三个条件湛江市政府早就准备就绪,但前两个条件因为涉及利益多,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前两个条件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据知情人士称,发改委认为广东省若能淘汰1500万吨的落后产能,获取新建500万吨湛江港项目产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对于广东省这样的条件相当苛刻:广东省向来缺少钢铁产能,每年都需要从外地调运钢材用以本地经济发展。

广东省内钢铁企业的规模都不算大,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钢铁集团是其中两家较大的钢铁企业,至2009年年底,产能分别为600万吨和400万吨。如果满足发改委淘汰1500万吨落后产能的要求,这两家钢企不可回避,否则,淘汰的过程将更加艰巨。

本刊此前曾报道,由于广州钢铁集团要价过高,宝钢集团并未就淘汰广州钢铁集团产能一事达成共识。

施压监管层

淘汰落后产能遭遇地方企业阻力,承诺不能兑现意味着项目无法获得批文。国务院对于批准新增产能相当谨慎,发改委制定的钢铁业新增产能铁律是:新增产能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方能获批。

知情人士说,宝钢湛江港项目未批先建的做法,是其对于发改委等监管层迟迟未批复该项目的一种“情绪宣泄”,大有“生米煮成熟饭”之意。事实上,业内对于该项目的共识是“准生证”应该能够拿到,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高炉拥有一个特性就是一旦开始冶炼铁水就不能够关闭,因为当炉内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就会导致铁水凝固,高炉也就报废。

但在国务院严格调控钢铁业产能的背景下,宝钢湛江港项目涉嫌违规上马的行为颇令监管层尴尬。

宝钢涉嫌违规上马湛江港钢铁项目背后,是其期望占据中国钢铁业绝对霸主的急切心情,同时也是国内钢铁业“跑马圈地”处于关键时期的真实写照。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的目标。但具体进展相当不顺利,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控制力弱。

来自工信部的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达5.7亿吨,同比增长13.5%,国内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2009年非钢协企业粗钢产量增加2028万吨,增长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11.27%。

在这种局面下,钢材市场体系不成熟加剧了市场无序竞争,行业处于微利状态,整体效益欠佳。来自行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钢协重点监测的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钢产量增加4204万吨,较上一年增长10%;但实现工业总产值却同比下降12.75%,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10%,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43%。

业内认为,一直以来,钢铁行业整合将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大企业为核心,另一个是以区域为核心。

这一思路确定就带来两个团体的矛盾,即以宝钢集团为代表的国内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和诸多分散在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的矛盾:前者看似强大,但总量并不高,2009年排名前5位的企业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鞍本集团、沙钢五大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9%;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看似规模不大,但拥有强大的地方支撑和接近需求地等先天优势。

正是由于体制、机制、利益等各种因素,钢铁业实质性重组进展缓慢。在结构调整难题面前,国务院密集出台调控钢铁业产能过剩和行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

2010年2月5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0年理事(扩大)会议上,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透露,由工信部起草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其中重点是明确政府在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过程中的责任。

2010年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坚决控制钢铁等行业产能总量,通过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2010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说,将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其中,钢铁是调控的重点。

淘汰难题

国内钢铁业巨大利益是地方企业不愿退出钢铁业的背后原因,也是国家调控很难推进的症结所在。

国际钢铁协会(IISI)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美欧经济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由于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钢材需求仍将继续稳定增加。2008年和2009年,世界钢材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12.8亿吨和13.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6.7%和6.3%。2007年世界钢材消费增长6.6%。

根据欧盟商会研究报告,2008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钢铁产量下降20%的情况下,中国的产量却上升了1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产量几乎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等于紧随其后的4个国家——日本、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产量总和。2009年,中国的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估计为1亿~2亿吨,这个数量超过了日本和韩国钢铁产量的总和。

虽然很多业内专家指出中国钢铁业的增长是没有道理、不可持续,但每年平均高达30%的城市化率,有的城市甚至达到100%,支撑着巨大的钢铁业需要,让企业看到其中商机。

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中国各地及各企业均大幅扩大了钢铁产能,而对于这波钢铁投资热潮,自2003年开始,有关部门公布了多条政策加以调控。

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多个部门密切协作,完善调控措施,控制土地、金融两个闸门效果开始显现。

2005年,经国务院审议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具体明确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方向。

2006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部署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实施要求。

就此,形成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思路:结合城市钢厂搬迁和淘汰落后产能,建成曹妃甸等沿海钢铁基地;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主要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2010年板带比达到50%;加快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形成2至3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对于原有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等。具体来讲,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的落后能力;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装备的能力。

严格控制钢铁工业生产能力:一是依法把违规项目停下来。二是对2003年文件下发后仍继续违规审批和建设的项目,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查处。三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原则上不批准新建钢铁企业,个别结合搬迁、淘汰落后的项目也要从严掌握。

但上述规定或者通知,形式感大于实质,布局、规模等都是其中原因。

“很多企业新建项目,以改扩建的名义进行,原有的产能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新的工厂也建立起来。”一位业内人士道破其中的玄机。

这位人士解释,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旗号下,很多企业事实上是在大力新建产能。

“虽然国家统计认为钢铁生产供大于求,但是至少在部分地区需求十分强劲,经济发展需要能源,能源建设需要钢材,房地产建设、运输业中的造船、集装箱也同样需要大量的钢材。”该人士认为,“国家同时批准相距很近的防城港和湛江项目,就说明这种需求巨大。”

中国钢铁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国内18家企业建在省会城市,30多家企业建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60%产量生产在水资源短缺的地方,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是生产总量的60%,沿江沿海钢铁生产产能不到20%,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市场供需不匹配。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河北有多个企业在不经审批的情况下,私建高炉,为的就是将自身规模做大、避免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

中国钢铁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据行业统计,中国钢铁企业总数

8012家,产值平均不到6亿元,2009年按规模排列的前五家钢铁企业产钢占总量的26.06%,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淘汰落后产能管理办法》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不久将以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与此同时,工信部正起草《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以及管理办法》,同时公布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以此作为促进淘汰落后、推动兼并重组等方面的依据。

一位参加上述会议人士对本刊记者说,会上虽对行业难题有所涉及,但并未达成操作细则共识。通常,会后应有两个版本:一个对外公布,一个用于内部操作。钢铁业上述规范并没有后一个版本。

也许,钢铁业需要的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文件的出台,而并非简单的行政淘汰。(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