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发电厂1-9月份累计发电16.99亿度

2012-10-18 09:26 来源:钢联资讯

从攀钢集团获悉,1至9月份,发电厂累计发电16.99亿度,降成本742.48万元,锅炉效率达到91%……这一连串数据和成绩的背后,是该厂全体职工顽强拼搏和辛勤汗水付出的结果。

“在今年外部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要实现低成本生产,就得两眼向内,苦练内功。”发电厂财务室主任崔焕民告诉笔者,燃料占成本的85%,首当其冲地成为降本重点。

该厂采购的煤炭大体分为优煤、原混煤、中泥煤三种类型。“从价格上看,中泥煤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崔焕民说,但因其是精煤加工的附属产品,采购困难,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为优化配煤结构,该厂成立了优化配煤结构降本增效攻关队,从采购环节开始,大力开拓中泥煤市场,并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攻关,全力提高原混煤、中泥煤的使用比例。

该厂还将控制灰渣含碳量作为工作重点,对煤炭的挥发份、锅炉的使用效率等指标进行优化,使灰渣含碳量从5%降低至4%,锅炉效率也从89%提升至91%,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要降低生产费用支出,就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该厂一方面调整厂用电运行方式,使厂用电率从年初的10%降低至目前的9.8%;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脱硫塔出口烟气温度控制、布袋除尘器运行阻力控制等一系列技术优化措施,有效延长了布袋使用寿命,降低了布袋消耗。1至9月,节约布袋589根,降成本35.36万元。该厂还对脱硫塔内物料进行二次分配,使石灰消耗同比大幅下降,1至9月累计少用1743吨,节约57.54万元,进一步优化了成本指标。

“四季度形势更为严峻,我们将通过加强与上游的沟通交流,抱团取暖,在降低生石灰、除尘布袋、钢球等辅助材料采购价格上做文章,力保成本指标的持续优化。”崔焕民说。

如何将发电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使发电效益最佳?这是摆在该厂全体职工面前的一道难题。

“多发电会导致亏损,少发又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要在其中寻找一个平衡点,着实不易。”该厂生产技术室主任廖后华说。

为此,该厂通过召开平衡会,加强与电力部门的沟通交流,不断调整发电计划,努力使发电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保证了效益的最大化。

能耗指标如何降才能既让锅炉“吃”得舒服,又要确保成本的最低呢?该厂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对来煤建立台账,通过对煤炭的硫份、挥发份、灰份、水份等进行监控,并依据发电量合理配煤,避免了浪费。

“由于电煤采购困难,煤质波动大,挥发份时高时低,偏离设计值,我们根据挥发份的高低,适时优化配煤,保证了煤炭的充分燃烧,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平稳顺行,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廖后华介绍说。

针对煤炭资源紧张的情况,该厂在生产上根据发电量“量体裁衣”,在不影响经济指标和质量的情况下,生产部门加强与采购部门的沟通,原则上按照优煤不超过20%、原混煤不超过60%、中泥煤不超过20%的比例进行采购,保证了生产所需和指标的优化。

省煤器泄漏不仅会影响生产,还会造成经济损失。为保证省煤器的稳定运行,该厂针对煤炭烧制过程中对管壁形成冲刷,造成灰分偏高的实际,通过对省煤器进行改进,保证了生产的平稳顺行。

1至9月份,该厂还加大投入,通过技术进步,使胶球清洗装置的凝汽器端差由10℃以内下降到4℃以内,减少了蒸汽消耗,汽轮机效率大幅提升。

发电厂投产近20年,机组存在较多的设备问题。因此,该厂强化设备管理,对设备开展技术攻关,减少设备事故,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发电负荷。

在设备攻关过程中,该厂坚持每月进行“定修计划完成率、作业时间准确率、检修计划项目开工兑现率”的“三率”统计分析,坚持每周定修会通报统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促进检修计划执行率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该厂坚持开展设备改善提案活动,充分发动职工围绕设备、工艺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今年以来,该厂认真开展“设备创新对标”活动,进一步提升设备长周期运行的可靠性,为生产稳定运行提供支撑。在点检定修方面,该厂对比先进企业在点检业务流程、劣化倾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赶超措施,提高点检定修管理水平。在设备诊断方面,该厂收集先进单位应用振动诊断、声学监测、温度监测等精密诊断手段或状态监测方面的做法,通过对标找出适合的设备诊断技术,解决设备难题。在提升设备性能工作中,针对设备原设计不能适应生产工艺变化,导致设备故障多、检修困难、维修成本高等情况,对锅炉下级省煤器通过换型改造为H型省煤器,从而提高了抗磨性能及换热性能。(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