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改革创新 改出发展新活力

2014-09-02 10:07 来源: 我的钢铁网

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钢铁工业蒙上了阴影。“卖钢材不如卖白菜”的残酷现实,致使钢企不得不聚焦两眼向内、对标挖潜,以降低生产成本来求生存。攀钢钒炼铁厂的生铁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降成本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但是,由于多年来的持续挖潜,炼铁厂的生铁成本已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要想继续有所作为,就必须另辟蹊径。

基于此,攀钢钒在机构整合上做文章,于2013年底将原炼铁厂与原煤化工厂整合成立新的炼铁厂。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炼铁人不等不靠,在危机中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从而在荆棘丛生的荒野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改革红利:效率效益双提升

已经在攀钢钒铁焦工序工作20多年的炼铁厂党委书记曹玉昆,至今仍对一件事印象深刻:两厂整合前,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常常在焦炭质量的优劣问题上发生扯皮现象。

“炼铁厂认为焦炭质量达不到冶炼要求,而煤化工厂的焦炭质量取决于来煤质量,由于参照系不同,产生矛盾在所难免。”曹玉昆说,那时,6座焦炉保5座高炉的生产都捉襟见肘。

两厂整合后,攀钢钒便将焦炭质量的管控权限由公司下放到炼铁厂,从而减少了对焦炭质量的检验频次,避免了检验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至此,由焦炭质量引发的矛盾便迎刃而解。

在此基础上,该厂将炉料结构由原先追求精料向追求经济炉料转变,推动了高炉经济冶炼。“我们通过焦筛改造,使可入炉冶金焦大幅上升,冶金焦率由2013年的87%上升到目前的90%,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曹玉昆说。

不过,两厂合并所释放的改革红利并不局限于此。焦炭皮带K204是两厂生产无缝衔接的一大壁垒,需要在此对焦炭进行检测、计量,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我们停运了K204焦炭皮带,让焦炭直拨高炉料仓,从而打破了工序之间的壁垒。”曹玉昆说,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备品备件的消耗,又优化了操作、维护人员。

整合至今,该厂不仅机构得到精简,而且已抽调分流43名维检人员到科技公司,从各作业区优化整合岗位分流人员承接收回的外协岗位及业务。

随着改革的深入,该厂22个作业区将优化整合为14个,91名科级干部将精简为62名,管理技术人员将减少122人,从而达到精干高效的整合目标。

技术革命:为了高炉的顺行

8月29日,炼铁厂新3号高炉作业区控制室内,炼铁工欧进林正在使用《张邦志大型高炉新式操作法》进行加矿操作,电脑操作界面矿批重一栏,显示此次加矿的重量为55吨。

“在2011年之前,矿石批重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33吨。”欧进林说,许多炼铁厂的“老革命”认为,矿石批重越大,操作越难,高炉的稳定性就越差,这一炼铁思路几乎被当成定理写入教科书。

新3号高炉作业区白班作业长张邦志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从2011年10月份开始逐步增加高炉的矿石批重,从33吨到40吨、再到55吨,实现了矿石批重的“多级跳”,而高炉的炉况却越来越稳定。

事实上,新3号高炉开炉后的2006年、2007年、2008年,每年高炉都会失常一次以上,恢复难度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炉前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张邦志,在总结新3号高炉失常的经验教训时发现,矿石批重是影响高炉稳定顺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大矿石批重,反而可以增加矿层厚度以及炉料对上升煤气流的阻损,促进高炉的稳定顺行。

由于加大矿石批重这一思路与传统的炼铁思路背道而驰,张邦志的这一思路一经提出,便立刻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张邦志,你这样搞,不出一周,高炉就要死掉。”一名具有丰富炼铁经验的技术人员告诫张邦志。

“要实现技术进步,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炼铁厂厂长杜斯宏的这句话无疑是给“众叛亲离”的张邦志打了一剂强心针。而张邦志也不负重托,经过几年的实践,最终探索出大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操作新模式,形成以“大矿批+重负荷+循环加焦”为核心的《张邦志大型高炉新式操作法》。相比投产的前几年,该操作法使用后年创效在5000万元以上。目前,这一操作法正在攀钢范围内逐步推广。

《张邦志大型高炉新式操作法》,只是该厂众多先进操作法中的一个。仅2013年,该厂就形成了2个集团级、2个公司级以及3个厂级先进操作法。

“2014年,我们将优化、命名、推广一批新的先进操作法。”该公司工会工作人员邹琼表示,今年以来,该厂通过开展“先进操作法推广季”活动,已收集到33项先进操作法,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职工在企业技术革新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创新管理:打造科技孵化园

今年5月13日,一个喜讯从炼铁厂传来,经过相关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后,该厂岳彩东工作室正式被认定为四川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是攀钢第一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岳彩东是炼铁厂4号高炉炉前高级技师,他掌握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多项绝技,获得过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特别是针对新3号高炉投产以来铁口稳定性差、渣铁流不受控等情况发明的《岳氏铁口操作法》,为高炉稳定顺行夯实了基础,年可创效4000余万元。

“技能大师带头,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传承机制,推行技能大师带徒制度,培养一批具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扶持一批能够继承传承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谈到建立岳彩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初衷时,杜斯宏如是说。

3个月后,又一工作室在炼铁厂诞生——张邦志职工创新工作室。这是继岳彩东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该厂在创新管理工作上迈出的新步伐,这也是攀钢范围内唯一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工作室。

“无论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是职工创新工作室,建立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职工技能,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创新成果的孵化园。”杜斯宏告诉记者,该工作室将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提高高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搭建起职工学习成长的交流平台,培养形成一支富于创新、创造的高技能职工队伍。

不仅如此,该工作室还将致力于挖掘各成员的专长和优势,充分培养大家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实际工作中困难和问题的解决。

“创新工作室的建立,为我的创新搭建了平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新3号高炉配管班班长李健说,以前搞创新单打独斗,总感觉人单力薄,现在有了职工创新工作室这个载体,相信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将会创造出更多适用于生产的新发明、新技术。

改革,改出了新活力;创新,创出了新业绩。数据显示,1至8月份,该厂累计降低物耗成本4.1亿元,支撑了攀钢钒生产经营进度目标的完成,进而助推攀钢打胜扭亏增效和转型升级“两大攻坚战”。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