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京唐:扭住“牛鼻子”挖潜不放松

2014-09-02 10:29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渤海之滨,明珠曹妃甸,两座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屹立于此,备受瞩目。“经过摸索并组织全国专家进行攻关,现在首钢京唐的高炉指标已经非常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3,在全世界的大高炉中处于先进水平。”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8月22日“转型发展·钢铁强国之路”高峰论坛上,对京唐公司两座大高炉给出了这样的肯定。

是的,首钢京唐人不仅成功驾驭了大高炉,面对市场“寒冬”,他们实实在在地把炼铁成本降了下来,给关注它的人以有力的回应。

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这是今年5月份京唐公司在承受沉重财务压力和严峻市场环境下创造的壮举,标志着以“四个一流”为目标的京唐公司已步入新阶段。这与京唐公司炼铁部干部职工推动两座5500立方米高炉实现高水平稳定运行,深挖降成本潜力密不可分。1-7月份,生铁产量超计划8.08万吨,通过稳定顺行提高产量,每吨铁水降低固定费用0.46元。7月份,吨铁成本更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截止到7月底,剔除原燃料价格下降带来的效益,与去年同期相比,铁水成本硬碰硬每吨降低49.14元,加工费每吨降低18元,降成本总额2.6亿元。

京唐炼铁人夯实管理基础,破解发展难题,使炼铁工序成本,这个占生产成本七成的钢企“牛鼻子”被紧紧扭住了。

保稳定顺行筑牢降成本的基石

工艺稳定是企业成熟的标志,是实现生产经营不断提升跨越的基本保障,是钢铁企业立足市场的制胜法宝。

京唐炼铁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让高炉稳定运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完成产量计划;只有让高炉稳定运行,才能把先进装备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优势;只有让高炉稳定运行,才能全面完成降成本目标、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血路。为此,京唐公司炼铁部充分发挥矿选、球团、烧结、高炉一体化的优势,不断创新与完善技术管理体系,系统攻关,稳定高炉生产,降低炼铁成本。

京唐炼铁职工常说,高炉三分炼、七分料,要想高炉好,首先得吃好。他们把高炉的原燃料供给作为保生产顺稳的关键环节狠抓不放。“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服务意识,而服务的对象正是两座大高炉。”生产技术室原料组负责人邸贺龙说。由原料组牵头,整合炼铁分厂原料质量专业和烧结、球团、矿选分厂相关技术力量,协调制造部铁前处、供应部原料场和焦化部等单位的相关专业,搭建起来的铁前原料管理平台,组成无边界的铁前原料柔性管理系统。“整个系统围绕高炉展开服务,就像贴身保姆。”邸贺龙详细解释,比如原料组就将“服务”前移,全时段掌握来料、配料及料场变堆信息,重点跟踪喷吹煤、焦化配煤变化,准确预测成分变化,超前向高炉发出质量波动预警信息,为高炉稳定打下了基础。

高炉系统与原料系统紧密结合,对影响高炉顺稳运行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摸索,完善不同原燃料条件下高炉操作工艺参数标准值体系,为高炉操作提供了精确的“数字”指导,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将原燃料变化对高炉顺稳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小。

吃饱吃好,还要保证体格好,解决影响高炉稳定的“病症”。长期以来,炉内压差高、透气性差一直是困扰京唐公司高炉稳定顺行的拦路虎,高炉压差高带来的高炉顺稳问题曾一度写入京唐公司职代会报告,作为京唐公司加快发展过程中亟待突破的三大技术瓶颈之一。面对这一难题,炼铁部技术人员针对影响高炉炉内压差的各方面因素,从高炉装料制度、送风制度和煤气分布等多个方面进行研讨,制定了多项方案,分析对比了大量技术资料和数据。经过多次召开交流会,进行科学研究和充分论证,最终按照“稳定边缘、照顾边缘”的指导思想,决定使用短风口优化送风制度来突破高炉压差瓶颈。通过提高风速动能、优化煤气分布、提高富氧等措施,打开了两座高炉持续稳定顺行的局面,炉内状态越来越好。为保高炉顺稳,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找问题、出主意,攻坚克难。“上料岗位筛子多,筛料监控难度大,如何才能改善?”炼铁分厂陈国强的一个疑问牵出了一项影响炼铁工艺稳定的问题。“发现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陈国强与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把筛料时间监测改为速度检测,并将60多台筛子的监测数据全部放在同一个电脑画面内,这样既可以直观地观察每一台筛子的筛料速度,又能全面了解筛料情况,优化了筛分管理。

职工疑问的提出和解决,源自炼铁工艺稳定评价体系的持续完善。炼铁部把高炉工序的8大指标,分解为12个支撑性指标;烧结工序的4大指标,分解为5个指标;球团工序的4个大指标,分解为8个指标,并以此为依据,向炼铁部各分厂、区域、班组下发了影响炼铁工艺稳定的提报表,发动全体职工结合岗位实际,提出了35项影响工艺稳定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攻关。同时,对攻关情况周周检查对比,月月讲评总结。一时间,在炼铁部各个岗位形成了落实稳定工艺关键措施,改善工艺稳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人人肩上挑担子,压力激发动力,形成一股强大合力,推动高炉工艺不断顺稳。

职工的智慧无穷尽,降成本的脚步更不能停下来。炼铁部不断通过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稳定高炉生产,推动降成本不断攀高峰。1至7月份,炼铁部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第一大突破是氧煤枪实现稳定喷吹,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通过研究摸索,两座高炉投入氧煤枪后,兑氧浓度分别达到了60%和56%,提高了煤粉在风口回旋区的燃烧率,降低了燃料比,提高产量,降低了铁水固定费用。第二大突破是成功研发自然镁烧结矿,实现了镁元素在烧结矿、球团矿、高炉渣系最佳配置,走在了国内各大钢厂前列。炼铁部充分发挥铁前一体化优势,综合平衡镁元素在烧结矿与球团矿中比例,不断完善优化自然镁烧结技术,不但保证了高炉稳定顺行,也促进了烧结矿、球团矿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第三大突破是成功研发生产含钛球团矿。面对护炉料资源紧张、价格昂贵、供应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难题,炼铁部开展了球团工序配加澳洲钛粉、承德钛粉生产含钛球团矿的研究试验,针对出现的问题,逐一攻关。经过摸索,实现了含钛球团矿批量生产。按照含钛球团矿配加3.0%比例承德钛粉,入炉自产含钛球比例26%计算,可替代50%的外购高钛承德球,每年可降低生铁成本近6000万元。第四大突破是大高炉长寿技术成熟运用。通过改进高炉水温差监测技术,优化高炉冷却制度,合理控制入炉钛负荷,稳定铁中钛含量,高炉炉缸高温点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炉缸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条件。

铁前一体化奠定降成本优势

明白自己的优势,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获得长足发展。高炉、烧结、球团、矿选一体化管理是京唐公司炼铁的优势,炼铁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先进钢铁企业为标杆,对比找差,深挖潜力,全面降低炼铁成本。

为了强化成本管理,炼铁部在生产技术室设立了成本小组,综合协调矿选、烧结、球团、高炉的降成本工作,合理优化配置成本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将铁水、烧结矿、球团矿、自产加工粉四种产品的成本划分为总成本、原料费和加工费三大块,然后对每一块的成本构成逐项进行分解,细化到最小的成本单元,最终形成了与生产密切相关的185项成本消耗指标数据。分别在每月的上中下旬的旬初进行预测,旬末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资源,确保完成月计划成本。”生产技术室成本组负责人程峥明介绍说,“比如6月份,前15天的成本预测数值超计划2元/吨。为了确保完成月度成本计划,我们提出加重负荷、降低焦比等措施,圆满完成当月成本计划。”在长期的探索中,炼铁部形成了先算后干预测成本、边算边干控制过程、干完核算改进措施的成本管理机制。

负责成本核算的成本组专业员刘伯洋说:“要怎样调整入炉料和配矿结构,才能在保证高炉顺稳的情况下,使铁水原料费用和配矿成本降到最低?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定量评价分析矿产资源性价比,只有对每种原料的性能、价格都非常熟悉,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他举例说,今年7月份,高钛承德球综合品位价格达到15.19元/吨,而同期入炉的自产球综合品位价格为12.32元/吨,不但比高钛承德球价格低,而且比自产烧结矿性价比低0.1元/吨。我们及时将自产球比例提高1.76个百分比,烧结矿比例降低1.61个百分比,这一调整,使7月份的铁水原料费用比计划降低0.44元/吨。今年1至7月份,入炉南非块在入炉料中的性价比最高,我们加大用量,共入炉南非块9.92万吨,降低铁水原料费769.21万元。通过优化入炉料结构,扣除价格影响,不仅降低铁水原料费11.13元/吨,而且还提高了综合入炉品位。

“寻找性价比高的资源,并不是简单地把价格排排顺序就能完成的。”程峥明说,比如作为高炉护炉料的钛粉资源一直以来非常紧张,不是资源稀缺就是价格昂贵。为此,配矿攻关组积极寻找合适的钛粉资源,相继组织了印尼钛砂、南非钛粉、新西兰钛砂、澳洲钛粉、承德钛粉、山东钛粉等资源,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后,选取澳洲钛粉和承德钛粉,按不同比例加入自产球团矿中。球团分厂积极调整焙烧工艺,降低钛粉硫含量,确保自产球团抗压强度。1至7月份,共组织配加3.95万吨澳洲钛粉,0.92万吨承德钛粉,生产含钛量在0.6%至0.95%之间的自产钛球共101.79万吨,降低球团原料费2019万元。按照等量钛计算,1至7月份,共替换高钛承德钛球7.47万吨,在有效缓解护炉料资源紧张的状况下,降低高炉护炉原料成本6184万元。

“优化配矿结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性价比高的非主流矿和固废使用比例,达到降低原料成本的目的。”提起固废的再利用,程峥明很自豪,他说,炼铁部不光把其它钢铁厂通常利用的高炉除尘灰、氧化铁皮等固废充分利用好,还积极探索利用各个工序产生的其它废弃物,比如脱硫渣铁、钢渣、氧化铁粉、热轧油泥、湿熄焦粉等。他举例说,钢渣的性价比在矿粉性价比排序中最高。我们通过研究试验后,将钢渣比例从3.5%逐步提高到4.5%,月消耗量提高了9000吨,替代了部分性价比较低的矿粉。通过充分利用固废,降低配矿成本1.24元/吨。湿熄焦粉库存较多,占用资金较大,技术人员在做好喷吹湿熄焦粉实验的基础上,高炉进行了两次3.0%比例的湿熄焦粉喷吹工业试验,摸索炉内操作参数的变化及对铁水质量的影响。针对焦化灰不易燃烧的特点,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起,及时调整风温、风量,提高炉缸活跃程度,保证了炉内的顺行。今年1至7月份,累计喷吹湿熄焦粉2.87万吨,取得效益535万元。

就是这样一分一厘地计算,一点一滴的积累,1至7月份,炼铁部累计取得配矿效益8458万元。

此外,炼铁部还创新混匀矿堆积模式,优化烧结配料过程,降低烧结原料成本。为减少混匀矿变堆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今年上半年,配矿组转换思维模式,与供应部合作,将料场混匀矿大堆堆积模式,调整为主堆和备用料堆分别堆积20万吨、3万吨,变换料过程中,按照比例切换主堆与备用料堆配比,将变料时间由4小时缩短为2小时。通过创新,烧结原料成本降低97万元/月。

精细化管理提供降成本保障

伴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保持企业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京唐公司炼铁部,通过推动精细化管理由浅层组织向深度转变,使精细化要素成为企业的内在品质,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为发挥京唐公司的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正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毕志超说的那样:“京唐公司能在如此残酷的市场下,短时间内实现盈利,让人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使人认识到,通过技术自主创新,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精细铸精品”的炼铁核心价值观,引领降成本工作,是京唐炼铁人坚持的原则。今年年初,围绕艰巨的降成本任务,炼铁部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炼铁人及炼铁工作最欠缺什么、最需要什么”的大讨论活动。“管理工作三级跳的第一跳是明确目标、明确标准。不怕差距大,就怕明明在与落后为伍还感觉良好,精品炼铁的目标不能丢。”炼铁分厂职工程宝得说。“傻大黑粗不是炼铁人的符号,我们需要精准严细,驾驭特大型高炉也需要完整可靠的数据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来支撑。”炼铁分厂职工王正新说。“当初我们与先进钢铁企业对比时,我们的炼铁成本差距非常大。但通过既算大账,又抠小钱,从宏观上着眼,细节上入手,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赶了上来。这一过程就是精细降成本的过程。”生产技术室负责人程峥明在讨论中说。通过反复谈论,在全体炼铁干部职工脑海里播下了这样的思想种子:实现精品炼铁目标,需要每一名炼铁人精准、精心、精细、精确、精益做好每一项工作,把每一个流程做到极致,每一项工作做成精品。

思想先行,实际行动要跟上。为持续完善基础技术管理,炼铁部建立了大高炉冶炼技术日常运行模式,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并通过建立班清日结、周分析、月总结制度,全面把握高炉的运行状况。班清日结是对当天的原燃料成分、渣铁成分、冶炼参数等共计456个数据点进行统计汇总,描述出全天高炉运行的状况。周分析是对本周生产进行技术分析,并确定下周技术操作的指导思想、参数控制计划和操作要求。月总结是对本月的高炉运行状况进行技术总结,整理各项指标,梳理全月的生产过程,制定下月技术方针。通过建立这一制度,让技术人员全面把握高炉的运行状况,迅速正确地对高炉作出科学的调整。

“建立一套良好的炼铁技术管理体系,使其不断完善,并不断发挥协同高效的作用很重要。”炼铁部生产技术室负责人郭艳永说,生产技术室成立了原料、生产、安全、技术和成本五个管理小组,通过分组管理,小组成员自动形成一个个攻关堡垒,针对炼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攻关解决。此外,炼铁、烧结、球团、矿选四个分厂分别成立了技术组,针对影响生产的数据点,采用网格、表格、曲线等形式,描绘各工序的运行趋势和运行质量,形成各工序操作工艺参数标准值体系,总结出最为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同时,两座高炉分别设置了炉长、工程师,集中精力分析解决影响高炉顺稳的难题。一时间,在炼铁部形成了技术服务与生产一线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各工序顺稳运行提供了保障。

提升管理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方法做支撑。为此,今年以来,炼铁部深入推进六西格玛、6S管理,为降低炼铁成本提供了先进的管理工具。炼铁部实施的第二期六西格玛项目,包括降低风口消耗、降低矿选加工粉硫含量等公司级项目4个,降低篦条消耗、延长煤枪寿命等部门级项目4个,14名处级以上领导担任项目倡导者和负责人,57人次参加二期项目,43人参加绿带培训,其中3名优秀人员被推荐参加黑带培训。通过推进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参与人员运用头脑风暴、因果矩阵、失效模式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工具,寻找各种影响高炉生产的因素,并逐项分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促进了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职工们使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解决影响炼铁成本问题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在提高铁包包龄过程中,大家通过运用六西格玛作为有效工具,使铁包包龄从年初的190次,提高到现在的195次,降低耐材费用73.92万元。

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推进精细化管理走向深入,炼铁部结合降成本工作任务,以“精细铸精品”的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持续推进党建与思想文化建设为动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推进精细化活动。在“精品之星”评选中,他们每季度选树“八气五风标兵”,把降低生产成本作为选树标兵的一项重要指标,被评选一次得一颗星,在年底得星最多的职工将被评为“精品之星”,以点带面促工作。在今年确立的24个精品项目中,他们大量选取对降成本有促进作用的项目。其中,“高炉布料溜槽持续改进”项目取得了过铁量547万吨的优异成绩,超过行业标准56%,降低备件费用35万元。在企业文化标杆示范班组创建活动中,炼铁分厂看水班通过践行炼铁文化,遵守岗位规范,风口漏水判断正确率达到100%。该班组以出色的业绩和三个班组一起,被评为标杆示范班组。在一个岗位,一个标准的“一岗一标”活动中,炼铁部党委按照“试点引路,逐步推进”的思路,在炼铁分厂先行先试,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制定岗位标准。岗位职工将每个岗位的标准编为“顺口溜”,便于职工记忆与遵守,大大提升了一线职工操作的精确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良好条件。

职工的潜力无穷,群众的智慧无限。炼铁部党委把提合理化建议作为常态化工作,通过持续推进,形成了“有收集、有讨论、有落实、有评审、有奖励”的闭环管理制度。1至7月份,炼铁作业部共收集职工合理化建议93条,其中37条得到实施,25条获得公司级奖励。一线职工王桂林提出混4、混8皮带系统改造的建议,实施后,皮带使用寿命由5个月延长到10个月,年降低备件费用100万元,此项建议获得公司一季度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并在全公司进行推广。

长期持久的降成本增效益活动,使京唐炼铁人养成了处处注重细节的节约习惯,“滴水不漏”成了京唐炼铁人的风格。他们按照“精细铸精品”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深挖潜力降成本,向着充满挑战的新高峰大步向前。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