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精密钢管厂管理优化的实践

2016-03-18 12:00 来源:我的钢铁网 更多历史数据,上钢联数据

钢铁市场的“冬天”,仿佛比预想中的更冷、更长。为了在“寒冬”中求生存,宝钢股份已经吹响了成本削减、机构精简、效率提升“三轮驱动”强渡“冰河期”的冲锋号。

在这场生存保卫战中,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先行先试,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在精密钢管厂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与管理优化工作。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在钢管条钢事业部的统一策划与推进下,精密钢管厂撤销分厂建制,压缩职能部门和作业区,精简人员……不仅大幅降低了吨钢成本,还促进了产量和工作效率提升。去年,精密钢管厂实现利润2032万元,完成了年度挑战目标;今年1至2月,已累计完成年度利润目标的23%。

“瘦身”后的精密钢管厂,在“寒冬”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为生存做“减法”

“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再不改革,精密钢管厂就没有活路了!”去年初,刚调至精密钢管厂担任厂长的陈云冲,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标找差。对标结果让陈云冲惊出“一身冷汗”,精密钢管厂的吨钢成本比竞争对手足足高了1700多元,吨钢人工成本高了550多元。对外,市场形势如此严峻;对内,又没有成本优势,精密钢管厂的竞争力何在?

改革迫在眉睫。根据钢管条钢事业部的策划方案,去年9月,以“精简、高效”为原则,精密钢管厂正式启动了机构改革与管理优化工作。撤销冷拔、热轧、质检站3个分厂,改为冷拔、热轧、精整、探伤检验、成品5个作业区;将原先的办公室、组织人事室、财务室、生产技术室、设备管理室5个室,合并为综合管理室、生产技术室、设备管理室3个室,实现机构的扁平化管理。与机构精简同步,精密钢管厂减员分流工作也开始推进。员工总数从752名降至636名,降幅达15.4%。

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在精密钢管厂还是头一回,但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2月,精密钢管厂吨钢成本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人工成本优势明显体现,与民营企业的成本差距大幅缩小。

先动管理者的“奶酪”

“改革先从管理者开始,从机关开始,然后再涉及员工。”陈云冲说,其实员工心里都有“一本账”,改革要先拿管理者“开刀”,为员工作出表率,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改革才能取得真正成功。

机构改革过程中,精密钢管厂率先开始精简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从原先的33人缩减至12人。原质检站站长徐利华就是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转岗到了普通营销岗位。“要说心里没一点疙瘩,那不现实,刚开始多少有些不适应。毕竟职位变了,待遇也不如从前。但只要可以让精密钢管厂起死回生,我个人也就想通了。”徐利华在质检站工作了6年多,对精密钢管厂的情况再清楚不过。他说,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精密钢管厂必须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让自身的体制机制跟得上新形势。机构扁平化改革可以减少管理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是好事。原先在质检站时,徐利华坚持每天早上不到七点钟就进厂,有时候晚上也要进厂处理紧急状况。现在到了营销岗位,虽然不用经常起早贪黑,但跟踪用户需求、开拓市场、服务用户,徐利华也同样兢兢业业,忙得不亦乐乎。

和徐利华一样,40多岁的原设备管理室党支部书记殷守诚也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转岗到了安保组。尽管改革改到了自己身上,但殷守诚依然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精密钢管厂人员臃肿,不改革不行。我在精密工作了三十多年,对这里感情很深,总希望这个厂越来越好,我也想尽力为企业多做些事。”殷守诚说,转岗后,收入虽然减少了一点,但对自己影响不大,企业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到安保组工作后,殷守诚带领团队成员严格排查安全隐患,使精密钢管厂在钢管条钢事业部的安全绩效排名明显上升。

“进退去留”凭本事说话

“为了给精密钢管厂‘换换血’,改变人浮于事的现状,再硬的骨头也得‘啃’。”精密钢管厂副厂长李忆杰说,精密钢管厂原先有700多名员工,在此次改革分流的116名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正式员工,难度可想而知。为此,改革过程中,精密钢管厂领导班子一方面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向员工进行政策宣贯及引导。另一方面,通过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做好富余人员的思想工作,逐步稳妥地将富余人员转岗分流。

设备管理室是此次分流员工比例最高的部门,李忆杰记得,有位57岁的老员工原先是备件管理岗位,根据分流方案,厂里希望他能转去现场操作岗位。起初,这位老员工觉得落差较大,不愿意接受。李忆杰就耐心劝导,面对面反复做了几回思想工作,最终让这位老员工答应了转岗。考虑到他年纪较大,厂里还特地安排给他一个工作负荷相对小一些的操作岗位。可是,上岗培训没多久,这位老员工又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操作岗位,最终自愿选择了内退。李忆杰说,“我们坚持在充分尊重员工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双向选择,争取最大程度保障员工的利益。”而这正是精密钢管厂得以顺利推进减员分流工作的原因。

“改革是优胜劣汰,既然有人‘出去’,也要让更多优秀的人‘进来’。”陈云冲说,改革过程中,精密钢管厂还十分注重给年轻人支撑,有意识地培养优秀的年轻人才走上管理岗位。

现任生产技术室主任的刘慧芳就是在此次改革中脱颖而出的一位“80后”青年员工。她2007年研究生毕业,一直在精密钢管厂从事技术工作,业绩、能力十分出色。刘慧芳说,“这次改革力度很大,若不是这次改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这么快迎来职业生涯的提升,要好好珍惜机会,干好工作、带好团队。”尽管年轻,担任室主任以来,刘慧芳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谈起这位新领导,大家很是赞赏,“年轻人思路活、有干劲,我们团队氛围更好了,工作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刘慧芳还介绍,目前生产技术室算上自己,总共只有三位“80后”,但日常工作中,生产技术室要频繁接触电脑操作、英文技术谈判等事项,少了年轻人还真不行。刘慧芳希望通过改革,让精密钢管厂补充更多新鲜“血液”,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崭露才华。

有压力也有奔头

尽管改革的过程避免不了阵痛,但也让员工和企业尝到了甜头。

“现在一个人做两三个人的事是常态。”这是推行改革后,设备管理室主任李伟最直观的感受。他说,点检人员精减后,部门里有9位工程师兼起了点检工作,平时办公室里根本看不到人,因为全在生产一线忙活。工程师兼任点检后,虽然人数减少,但点检效率大幅提高。以前点检发现问题要找工程师解决,现在工程师自己就能当机立断、直接处理;以前人多,有时候遇到问题难免推来推去,现在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责任范围和考核指标,事情比以前好办多了。改革后,精密钢管厂的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0%,维修质量明显提升。

探伤检验作业区作业长于斌也深有感触,“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企业不养闲人,虽然改革分流出去不少员工,但留下来的员工比以前干劲更足了,工作氛围也更好”。为了降本增效,探伤检验作业区员工现在会自主小改小革“抠”成本,也会主动关心产量和利润,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已经57岁的生产技术室老员工朱文军更是打心里开心,人员精减后,他觉得企业有了希望,同事的状态和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混’的人多,现在大家有积极性和危机感,有压力也有奔头。”

“瘦身”的成果有目共睹。今年初,精密钢管厂吨钢成本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水平。正如陈云冲所说,“机构改革、人员精减只是手段,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精密钢管厂焕发生机,让广大员工受益。”



[查数据、做研究,上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