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释放科研活力 奏响创新最强音

2016-07-08 09:03 来源:我的钢铁网 更多历史数据,上钢联数据

检测装备·一流

技术研究院在钢铁材料、冶金原辅料检测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配有大型设备160余台,技术能力覆盖中试冶炼、中试轧制、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试验、微观组织分析、条件保障等领域,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试工厂具备冶炼、轧钢工艺的模拟,常规冶炼、浇铸、精炼工艺模拟,控轧控冷、模拟卷曲、冷轧模拟等;化学室具备冶金产品、原辅料、煤焦样品的成分定量分析,湿法溯源分析、仪器快速分析、夹杂物和析出相分析、痕量元素分析等,元素定量分析达到ppb级;力学室具备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评价,材料拉伸、冲击、硬度、弯曲等常规机械性能试验以及高速拉伸、高温拉伸、疲劳、断裂韧性、材料热加工过程的模拟;物质结构室具备材料微观分析与研究,可进行金相组织、高温金相、高分辨能力(最小0.23nm)的微区形貌结构成分、表面与界面、显微硬度、热膨胀系数、相变点、残余应力、固溶碳等方面分析等,还具备材料强化机理、钢铁产品缺陷、构件失效等综合分析能力。

技术研究院长期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持或参与起草30余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拥有多项专利和企业技术秘密等成果;在国内外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1982年北京市经委授权首钢中心试验室为“黑色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普钢室;1989年2月正式通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认可,授权命名为“北京市黑色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0年11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其检验数据可获得国际的认可。

研发领域·延伸

技术研究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始终秉承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院风,代代传承,为首钢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不竭的科技动力。

钢铁技术研究所具备高炉原燃料的基础性能测试、烧结球团焦化工艺过程模拟与仿真,高炉煤粉喷吹及炉渣性能测试等实验能力,为喷煤、炉料结构优化、渣系优化、长寿、高风温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炼钢技术具备了国内领先的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包括以数学模型与感应炉试验为基础,借助热共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设备,研究炼钢过程中热力学及动力学能力;对炼钢—连铸全流程过程进行跟踪和控制能力,实现极低硫([%S]≤0.0012)、极低碳([%C]≤0.0013)、极低氧([%O]≤0.0012)的控制,以汽车板为代表的冷轧钢种洁净度控制和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轧钢技术研究已经具备了集基础研究—仿真计算—工艺优化—装备改进—品种提升的能力,目前已经形成控轧控冷技术、汽车板成型技术、超快冷技术、焊接技术、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组织性能预报技术。可根据新产品开发的需求,提供最优化的成分设计—组织性能预测;制定先进的工艺技术思路;通过模型计算和仿真技术,获得最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根据用户使用方面的反馈,实现对整个工艺技术和装备能力的提升。

技术研究院焊接试验室2015年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具备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多丝埋弧自动焊、气电立焊、电渣焊、闪光对焊、Nd:YAG固体激光器和自动化点焊机等试验设备,以及自主设计的药芯焊丝生产线。在配合新钢种开发及用户技术服务上,能够进行焊接性及工艺适应性评价,高端钢材配套焊接材料开发,焊接接头疲劳、断裂韧性动态服役性能研究;焊接结构应力状态仿真及安全性评估等。

技术研究院研发出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品,汽车板、电工钢进入国内前三甲,管线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超大高炉系统顺稳生产工艺技术、“留渣+双渣”转炉炼钢新工艺技术、微合金化钢板坯角部缺陷控制技术等一批重大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科技开发成绩斐然

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以产品开发带动工艺升级的研发思路,为首钢产品升级和降本增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证。

2001年以来取得科技成果298项,其中开发新产品96项、新工艺202项;4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5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研究院开发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上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行业科技奖84项次;拥有国家专利授权538项,其中发明专利365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北京市发明专利奖”2项;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在历次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长期保持前10名,其中2013年名列第二,冶金行业名列第一,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绿色可循环钢铁流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技术研究院是首钢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在全院550多名员工中,博士100名、硕士261名、高级工程师136人;拥有首钢技术专家65人、技术带头人76人;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不仅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经验丰富,而且视野开阔、敢为人先,强力支撑着首钢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不断取得新成绩。

在首钢党委的关心指导下,技术研究院党委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人才战略始终坚持常抓不懈。通过强化实施高级人才引进加培养的人才发展战略,为人才快速成长建立了绿色通道,派送10余人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亚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国外高校深造;派驻近200人下产线;为基地输送38名优秀科技管理人才;实行首席工程师制度,目前已拥有85名首席及助理首席工程师,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多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成为首钢技术创新的中流砥柱。

首钢技术研究院与北科大、东北大学、钢研总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长效实体式开放的合作体系,共建了汽车板、宽厚板、电工钢三个联合研发中心;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汽车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与山东兴民钢圈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车轮用钢联合实验室,与小原机电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板焊接联合实验室。通过这些合作,不仅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技术研究院成为国家协同创新工程的先行者。



[查数据、做研究,上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