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有限:效率革命加速转型升级

2021-02-05 10:07 来源:宝武武钢官网 更多历史数据,上钢联数据

近日,从武汉市经信局传来消息,2020年,武钢有限圆满完成年度经营目标,为武汉市经济强劲复苏提供了“钢铁力量”。

2020年9月份,湖北省政府和中国宝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支持武钢有限按1600万吨产能规划做优做强。武钢有限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和“三不减(产能、空间、能耗)、三提升(技术、产品、产业)”框架协议原则,制订“三年提升计划”,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效率革命”推动转型升级,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聚焦极致效率

2016年以来,武钢有限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精神,退出部分产能。按照常规路径,要想实现1600万吨粗钢产能规模,必须追加数十亿投资新建冶炼设备。

出人意料的是,武钢人否决了这一通行方案,而代之以“自我挖潜为主,改造升级为辅”的颠覆性方案:极致提升效率,系统流程再造,在保留五座高炉,不新增冶炼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产能提升。

不是“逞英雄”,而是“有苦衷”。由于地处内陆,武钢有限矿石成本高于沿海钢企,加之固定资产折旧高于行业水平,追加巨量投资势必造成成本竞争力劣化。相反,全流程超设计产能则能大幅摊薄吨钢成本。

推石上山,有进无退。唯有咬紧牙关,砥砺向前,方能“在危机中育先机”;唯有沉着冷静,多谋善断,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

为了重回标杆,武钢人开启了“效率革命”。各工序、各界面一律聚焦极致效率,奋力自我超越,强化协同改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持续刷新。

五吨铁水六吨钢

铁水成本占钢企全流程总成本70%左右。用同量的铁水炼更多的钢,是钢企降本增效的“绝技要诀”,也是武钢有限“效率革命”的主战场。

武钢有限炼铁厂一直延续间隔出铁模式,节奏慢,不符合极致效率理念,也不适应1600万吨产能规划下铁水资源相对紧张的现实。2020年9月起,该厂打破间隔出铁模式,推行连续出铁,高炉日产量和高炉利用系数大幅优化,实现了挑战目标。

出得快还要运得快。武钢有限运输部从配罐模式、运输组织入手,大幅缩短高炉下、运输中和转炉前铁水罐等待时间,降低铁水罐投用量,铁水罐周转率由原来2.4左右提升到3.5以上。

降低铁钢比必须增加废钢装入量,这就意味着转炉要“多啃骨头少喝汤”。条材厂发动员工现场攻关,解决了“啃骨头”后的“肠道消化”问题,CSP产线废钢加入量比上年增加60%。炼钢厂从降低铁钢界面温度损失、提高内部效率减少工序温降入手,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好每一度热量,连续6个月刷新纪录。

成如容易却艰辛,2020年,武钢有限铁钢比攻关从年初挑战0.93到年底降至0.85,实现了“五吨铁水六吨钢”,在宝钢股份四大基地中名列第二,在中国宝武钢铁制造业板块中降幅位居第一,不仅产生了可观的效益,也为打破铁水产能瓶颈蹚出了新路。

产线效率、界面效率提升,不只在冶炼区开花结果。轧钢区你追我赶,也捷报频传,热轧厂两条产线干出了三条产线的产量,冷轧厂两台轧机供应三个生产单元。

人均年产破千吨

劳动效率一直是武钢的短板,人均吨钢产量长期在行业中排名靠后。宝武重组以来,武钢有限持续开展劳动效率提升,从2016年起,人均年产钢从596吨跃升到1100吨以上。

人减少了,原来的工作谁来干?答案是:“5G+AR”。

2019年以来,武钢有限上马100多个智慧制造项目,形成了“一个管控中心+多个操控中心”主体架构。2020年开始,大力推行“5G+AR”现场智能应用,阔步迈入“智”造时代。

管控中心整合生产、设备、能环、安保、运输及物流等调度岗位,信息高度共享,数字辅助决策,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实现全流程计划值可视管理。操控中心整合操控岗位、操控界面、操控平台,实现了集控化、一键化、可视化。

走进武钢有限生产现场,一派紧张有序却少见人影。35类3D(脏乱、危险、困难)岗位一律实行机器人替代与远程操控,一般岗位一律集中到操作室,操作室一律集中、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

四炼钢连铸作业区智慧制造项目采用自动开浇、自动加渣技术,应用钢包快换机器人,不仅解决了人工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还大幅减少了区域作业人员,劳动效率显著提升。冷轧厂贴标签机器人自动给每个成品卷打上“身份证”“二维码”,彻底杜绝了错贴混贴。

组织变革创高效

李钢是武钢有限冷轧厂208作业区作业长。他负责的热镀锌机组是武钢有限高端镀锌产品的主力生产线。宝武重组前,他是这个机组的机长,也就是“工段长”。工段上面是车间,车间上面是分厂,分厂上面是总厂,总厂之上才是公司。现在,从公司到作业区,中间只有厂和分厂。通过智慧会议系统,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可以直接与他开通视频会话。按照一级调度的原则,公司总调可以直接对他下达生产指令。

扁平化改革驱动组织高效运行。质检中心、炼钢厂、热轧厂甚至取消了分厂,直接实现了“厂管作业区”。

像李钢这样非“科班出身”,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而成长起来的管理者,在武钢有限不在少数。有的还担任了分厂厂长、党支部书记。比起组织机构变革,这种“英雄不论出身”的用人变革,更能激活广大员工的“一池春水”。如今在武钢有限,做一名学习型员工已成为一种时髦。因为愿意学习就能成长,就有机会。

融合化合赋新能

“效率革命”不是武钢有限一家的事。按照“一公司+多基地”模式,宝钢股份通过专业化整合、无界面融合、聚变式化合助推武钢有限提质增效。

武钢有限一条热处理线原来生产高温取向硅钢,在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的统一协同下实施改造。改造方案复制宝山基地成功技术并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大幅度节省了时间、资金。改造完成后,产线10多项核心功能得到提升。得益于事业部制强大的协同效应,2020年,武钢有限硅钢产品总产量超目标12万吨,9个关键绩效指标中8个达到“挑战”目标,取向、无取向钢成材率较上年分别提升5.2和1.56个百分点。

融合化合也促进了产品实物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快速提升。2020年,武钢有限生产的高铁重轨百米挑出率较上年提高1.08%,管线钢、汽车板、镀锡板等产品质量稳定性都有了长足进步,用户满意度、市场美誉度持续走高。


资讯编辑:祝蓉 021-66896654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Mysteel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Mysteel 021-26093490联系与处理。


[查数据、做研究,上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